酒家说文诀别诗

机床2020年05月12日

摘要:林觉民的《与妻书》,渗透了浓浓的情感和深深的爱意,然而,为了革命事业,林觉民还是毅然决然,慷慨就义。 书信,是一种很特殊的文体,应该说,它算是一种应用文吧,当、之类便捷的通讯工具还没有发明的时候,它是那些相隔较远的人们相互交流情感和思想的最好工具,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愿意选择来互通信息。

它应该说是一种私密性比较强的文体,尤其是家书,那应该就是写给书信开首的那个“某某”看的啊。可是,却有一些书信,或因为其优美的文辞、或因为其充沛的感情、或因为其深邃的思想,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供世人学习、研读。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等等,都是属于此类。

在这些传世的书信中,最令我感动的,还是林觉民的《与妻书》。

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在留学日本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回国后,和方声洞、黄兴等革命党人勇猛地攻入总督衙门,转战途中受伤被俘。受审时仍慷慨宣传革命,最后英勇就义。这《与妻书》就是他留给妻子的一封书信。

这封《与妻书》所撰写的时间,正是林觉民从日本回国参加广州起义,在离家去广州的路上所写的。应该说,林觉民当时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自己这一去,可能永远都不会回来了,所以,他在信的一开头就点出了写信的主旨,那就是“诀别”。“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也就是说,在写信的时候,他早就知道,自己的义举将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后果,那很可能就是与父母、妻子、甚至是尚在妻子腹中的婴儿,从此永诀,再无相见之日。但是,他却还是毅然决然地投身革命。为了大家,他舍弃了自己的小家,当仁不让,视死如归,这就是《与妻书》最能够打动人的一个地方。

林觉民从小便是一个怀有壮志之人,十三岁的时候,他也曾去参加科举考试,可是,他和那些皓发穷经的迂腐之人不同,他根本就无心获取功名,所以,他去参加科举,纯粹只是走个过场。于是,他毅然在考卷上写下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便扬长而去。这一份试卷告诉人们,林觉民从小便有鸿鹄之志,果然,在留学日本之后,他接受了先进的革命思想,于是决定为了全中国人民谋福祉。当时他的妻子陈意映已经怀孕,林觉民一定曾经想过,自己这一去,可能就此永诀,连孩子的最后一面也看不见,但是,他还是选择了慷慨赴死。

当他在提督衙门内接受审讯的时候,毫无惧色,在大堂上侃侃而谈,纵论国家大事,宣传革命理论,说到激动之处,不觉捶胸顿足。据说,他不会说广东话,所以,在受审之时,竟然是用英语答辩的。他的慷慨陈词,引得满庭轰动,两广总督张鸣歧也不觉赞叹:“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然而,这位总督却认为这样的优秀人才绝对不能留给革命党,所以,下令将林觉民处死。最后,林觉民泰然自若地迈进刑场,从容就义,以身殉国。黄花岗烈士殉难一周年后,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之中表达了自己的悲怆之情:“寂寂黄花,离离宿草,出师未捷,埋恨千古。”

或许有人会认为,像林觉民这样的一位铁血丹心之人,既然是一个舍小家为大家的大英雄,那么,在他的临别之言里,也应该是豪壮之气多过于小儿女的凄凄离别之意吧。但是,他们却错了,在《与妻书》中,林觉民反反复复、絮絮叨叨所讲述的,主要就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对于自己妻子“意映卿卿”,那份执着的爱,那段不舍的情。

英雄也是人,他们可以英勇无敌、慷慨激昂,但是,当他们面对自己心爱的人的时候,一样也是缠绵悱恻、凄婉哀怨的啊。所以,即使是这位被张鸣歧赞叹“肝肠如铁”的林觉民,当他想到要永远作别妻子的时候,也不禁“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了啊。所以说,这封信向我们展示的,是英雄的另一面,英雄,同样也有和普通人一样的感情,只是,当面临民族大义的时候,他们懂得抉择,懂得割舍自己那份依依不舍的情怀,去做那件有益于全国百姓的事情。

可能有人会问,林觉民到底爱不爱妻子呢,如果真的爱妻子,又如何会舍弃她,甚至还舍弃了自己未出生的孩子呢?答案是,林觉民非但爱自己的妻子,而且爱到至深,他之所以会舍生取义,正是因为,他对自己妻子的深深眷恋。“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就深刻地证明了这一点。

他为什么还要诀别妻子,“勇于就死”呢?因为当林觉民和妻子在一起后,他就希望,天下所有人,都能像他们一样,幸福美满,他希望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然而,作为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林觉民却深深体会到,在当时的社会,这样的想法,只能是一种奢望,“遍地腥羶,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他意识到自己不能苟安,要为天下人“谋永福”,“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

在《与妻书》中,他向妻子分析了当时的国事,表达了自己必死的决心。“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是的,林觉民分析得很有道理,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朝不保夕,即使侥幸不死,如果夫妻分离,不能见面,更使人望眼欲穿,痛不欲生。破镜重圆,这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不愿意离别,而又被迫离别的人,数不胜数。所以,为了让天下人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林觉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和妻子诀别,为国尽忠。

这就是林觉民为何要舍弃爱妻的原因。他爱妻子,他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能如他们一般幸福相爱,所以,他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躯体,化为一抔黄土,在这黄土上长出的青草,是为了意映卿卿而绿,在这黄土上开出的鲜花,也是为了意映卿卿而鲜艳。就像一位大诗人所说的那样:“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为什么林觉民会选择舍家弃妻?那是因为他对他的妻子,对全天下的人,爱得深沉。

裴多菲在他那首著名箴言诗《自由与爱情》中这样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自然是一种很伟大的革命精神,但是,我却觉得林觉民更为伟大、更为真挚,他不是为了革命而抛弃爱情,正相反,他之所以为了革命抛弃生命,是为了天下人都能拥有幸福的爱情。

或许有人看了林觉民的《与妻书》之后会认为,这封书信写得过于絮絮叨叨、喋喋不休了,一点也不像一个大英雄的形象。然而,他们错了,正是这样反反复复的咏叹,才能显示出林觉民用情之深,爱妻之切,他如此深爱妻子,却能选择奋不顾身,这才是真正显示出他的伟大之处啊。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能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话,那当然是最好不过了,但是,林觉民却迫不得已,必须选择诀别,所以,他的临别之语,自然就会显得格外缠绵。

有些人说,男人不喜欢把“爱”这个词总是放在嘴边上,总是不乐意对女人说出“我爱你”这三个字。不过我想,或许我们应该这样想:真正的英雄是从来不掩饰自己的儿女情长的。他们或许会选择沉默,那是因为他们认为彼此之间已经无需用语言来表达爱意。但是,一旦到了真正要诀别的时候,他们是从来都不会吝啬的,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说出“我爱你”这三个字。你看在《与妻书》中,林觉民反反复复就在那里说着:“吾至爱汝”;“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真是字字血泪,句句深情啊。

说起情话,很多人都会想起《大话西游》里头的那段经典台词,“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云云,然而,我却一直都不认为这段台词说得有多深情。是的,相比林觉民在《与妻书》中的深情告白,真的是逊色很多啊。林觉民没有说这些肤浅而又肉麻的话,在那样的环境,那样的心情之下,他也写不出什么肉麻的情话来,所以,他字字句句都是在说生活中的琐事,然而,就是这样的话语,它透露出来的那点点滴滴的思念和眷恋,却比任何山盟海誓的情话,更加感人肺腑。

林觉民回忆起了自己的家,那是他与妻子双栖的地方,他想起了新婚三四月的时候,那个冬天的夜晚,“窗外疏梅筛月影”,他和妻子肩并肩、手拉手,低头说着悄悄话。而今想起,他唯余泪千行。

他又想起,六七年前,他背着家里人离家出走,当他思念妻子,再次回家的时候,妻子对他说:“你以后要远行,一定要告诉我,我愿意随着你走。”林觉民在十几天前回家,其实,他很想把自己要为国尽忠的事情告诉妻子,然而却发现,妻子已经怀孕了,为了不让妻子伤心,他选择了沉默。然而,当他一个人背负沉重的使命和诀别的悲伤,黯然离去的时候,他心如刀割,日日借酒浇愁,按林觉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这信中的字字句句,都是真情实感,都是林觉民那澎湃的爱意的流露,这样的情话,比起空洞地喊一万遍“我爱你”,要更加感人,更加催人泪下。

当然,林觉民也并不只是回顾了过去,他还展望了未来。对于革命事业,他是抱有乐观态度的,“吾今死无馀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他相信,即使自己“出师未捷身先死”,也不必担心,自有千千万万的后来人会像他一样挺身而出的。

他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妻子,他料定,日后家中会变得贫寒,家庭的重担,抚育儿女的重任,都会压在妻子一个人的身上。他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儿女能够长大成人,能够继承自己未完的事业,所以,他才会说:“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

在诀别之时,他痛悔未将自己的志向告诉妻子,他之所以会隐瞒实情,那是因为,他担心告诉了妻子,妻子就会日日为他担忧。为国牺牲,他万死不辞,他唯一担心的,只是不能将妻子的事情考虑周全,将来,会使得妻子受苦。

那只是一块小小的方巾,上面写不了太多的字句,然而,这一千多个字,却皆是林觉民血泪凝聚,他不舍妻子,但是,他也不能为了儿女情长而逃避自己的职责。为了中国的繁荣富强,他挺身而出,不愿独善其身,于是,对于妻子,剩下的,就只有深深的愧疚和长久的思念了。最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与妻书》写到此处,那浓得化不开的真情,那凛然的正气,足以让所有看到这封信的人断肠落泪。

这封《与妻书》,就是一首令人肝肠寸断的诀别诗。当林觉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他所期盼的,是还能在蒙蒙细雨中,打着伞,走在心爱的妻子身旁。然而,现实却不允许他这样,于是,他只能独自走在为正义而献身的路上,吟唱着这首诀别诗,想起能为天下人谋福祉,便觉得自己不枉来人世走这趟。

曾经听过一首名叫《诀别》的歌曲,就是歌颂了林觉民的事迹。这首歌的部分歌词摘自林觉民的《与妻书》,另外还有一些歌词,是词作者的创作。我一直认为,《诀别》的词作者,一定是一个熟读《与妻书》,并且对之怀有深厚感情的人,否则的话,是绝对写不出这样感人至深的歌词的。

这首歌,是以林觉民的口吻来写的,“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难舍弃,思国心情”,将一个爱国志士报国无门,深夜枯坐的愤懑和孤独挥洒得淋漓尽致。而接下来的“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言难启,诀别吾妻”,写出了林觉民在灯下写《与妻书》时那种踌躇难书的悲怆心情。“烽火泪,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那是林觉民在写信之时的真实感情的写照,反映了他对于妻子情真意切、难舍难分的心情。而最后的“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把整首歌推向了高潮,它是整篇《与妻书》思想的浓缩,试想一下,林觉民是如此深爱自己的妻子,可是,他还是选择了牺牲自己,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希望天下苍生可以因为他的死,而有所觉悟,可以奋起。他不愿意天下人皆受苦,所以,无可奈何之下,只有选择了牺牲自己和妻子。这是一种怎样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啊。

这首歌曲,较为真实地再现了林觉民在写《与妻书》前后的思想变化,并且再现了《与妻书》的思想精髓,相比时下的一些只是简单讲述男欢女爱、儿女情长的爱情歌曲来说,《诀别》这首歌曲实在是强出它们太多了,它那优美的旋律、深厚的情感、细腻的歌词,使得它成了一首少有的好歌。

这首歌为什么能如此感人呢,那是因为,歌的作者感受到了林觉民在《与妻书》中的那份真挚的情感。所以说,这首歌感人,而《与妻书》更感人。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如果一个人说的话,不是出于自己内心的,那他就不能打动别人,而林觉民的《与妻书》,正是因为情意真切,扣人心弦,那字字句句,都是他内心深处喷涌而出的真心话,所以,才能够令无数人为之感伤,被它激励,心中久久不能忘怀。

当如潮水般汹涌的情感,与残酷的现实相遇的时候,林觉民,唯有把爱铭于心底,暂时割舍掉那不可忘怀的相思,走上那条正义之路,俯仰自若,引颈就戮,一去不回头,一直到自己的心不再跳动,却依然还带着那份深挚的情爱。

当林觉民生命终结的那一刻,想的会是什么,是思考国家的未来,还是喟叹无法实现与妻子牵手今生的誓言?再坚强的男儿,到了这时,恐怕也会忍不住泪流满面,为之“一恸”了吧。“无情未必真丈夫”,林觉民的《与妻书》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并且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恐怕就是因为,在字里行间涌动的那份博大的、革命者的情怀吧。

共 5251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篇精彩的说文,淋漓尽致地阐述着执着对《与妻书》的透彻理解,颂扬着一种为国可以舍弃小家的热血情怀,让人感动。“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看到这篇熟悉的文章,便想起中学时候,老师强令我们背诵这篇文章,否则不能回家。那时候,单纯的学生时代的我们,只是简单地崇拜烈士的英勇,觉得那种精神是何等地伟大,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前途,不惜牺牲自己唤醒国人换取祖国的未来,信中洋溢着对妻子无尽的爱恋,对生活的热爱。但作者并没停留在儿女私情之上,而是将儿女之情同革命事业相比,使二者很好地统一起来。这封信的价值在于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的献身和牺牲精神,表现出民主志士的革命情怀。可以说,《与妻书》将革命志士的抗争斗志忧国忧民的精神和细腻的儿女情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篇值得世人铭刻的泣血之作,将永垂千古。这篇散文,生动形象地诠释着书信的含义,延伸着书信的意义,值得大家品读,并铭刻那份革命斗志。。【:故事中人】 【江山部·精品推荐】

深圳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十堰治疗白癜风医院
萍乡白癜风好的医院
相关阅读
新增5个准入地!2022年法考准入条件地方名单汇总

有更加多乒乓私信追问合合杆菌,关于2022法考调高前提条件地四区有哪些的...

2024-12-16
高中学历,应该从什么简而言之提升自己的学历?

1.如果你年龄还小,高三、高中时教书,或者几天后初中部时毕业考虑要不让...

2024-11-02
苏州大学和河海大学,谁的统治力更更胜一筹?

相信大家在前不久的报考里,也是绞尽脑汁,反复相对所选全国高校里哪所全...

2024-10-29
佣金高、配送慢……商家不愿再入驻外卖平台有苦衷

原曲名:微市的平台抽出高额酬劳,鲜腐每一次能够保质保值 一些百货美国...

2024-10-21
科英布拉该大学历史知多少 | 葡萄牙高校通

今年,波尔图医大学半世纪了它732岁的初次见面。这所医大学是巴西近代最上...

2024-10-12
vivo S15 Pro影像体验,配置高级拍照更巧妙

近年来,vivo打造的vivo S三部凭借着低颜值和亮眼的相片战力,受到了不少年...

2024-09-1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