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人都有一种爱猫情结搭配

制药设备2020年05月31日

历代文人都有一种爱猫情结,他们爱猫,甚于其他许多动物,文人爱猫,最为重要的,并不是猫与人情感相通的那份陪伴,而是猫的性格、特征,给了他们无穷的写作灵感

自古文人偏爱猫。猫温驯而狡黠、天真而顽皮、灵巧而机警,正因为猫身上具备了如许的气质,历代文人都有一种爱猫情结,他们爱猫,甚于其他许多动物,也因此,猫成了文人生活里不可或缺的角色。

1、陈子善

作者介绍:

陈子善,作家,文学理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致力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料2009年 月,陈子善在南通大学演讲学的研究和教学。曾参加《鲁迅全集》的注释工作。后来在周作人、郁达夫、梁实秋、台静农、叶灵凤、张爱玲等现代重要作家作品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尤其对张爱玲生平和创作的研究为海内外学界所关注。著作有《文人事》、《发现的愉悦》、《说不尽的张爱玲》等十种,编订现代作家文集、全集和研究资料集数十种。曾为香港中文大学、日本东京都立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并至德国、新加坡和意大利等国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现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近现代文学分会副会长、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既要猫也要书

陈子善是一位爱猫养猫人,家里养了三只猫,讲起养猫经,可以说是滔滔不绝。而作为致力于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学者,说到现代文学史上爱猫的同好,他更是如数家珍。甚至为此收集整理文学艺术史上的此类作品,专门出版了一本专著 《猫啊,猫》。

关于猫的那些事

《猫啊猫》序言是这样开篇的:“我自己都没有想到会编选这样一部书,编成之后我自己颇为得意也格外看重的一部书。虽然,严格说来,这也是我专业之外越界编选的一部书,多少有点 不务正业 的味道。”果真不务正业吗?未必。

他自言“对猫这种与人亲近度仅次于狗的小动物,我本无所谓喜欢不喜欢”,但随着阿咪,花花,玛丽,皮皮的到来,他还是成为了“爱猫族”之一员。单纯养猫也就罢了,他的收藏癖和考据癖开始进军猫文猫画。以猫为题材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藏书票、邮票、明信片、年历、摄影集等等,都在他的搜集之列。《猫啊猫》由于篇幅的限制,虽然只收录中国作家猫文中的散文,但把这些中国作家琳琅满目的猫文集中起来考察,不但可以读到一部另类的20世纪中国散文史,而且可以窥见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这不也是“重写文学史”的一种方式吗?这不讲的还是文学史视野下的这些人、这些事吗?

编书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子善先生自己养猫,天天与猫打交道。自从开通新浪微博以来,陈皮,陈弟,陈多多三兄妹成了众粉丝争看的焦点。猫也成了众粉丝关注的热点话题。

“耍猫”还是“耍人”?2011年11月16日:“那年冬陆兄为其画报来寒舍拍照,一定要人猫书共同出镜,皮皮和多多躲之夭夭,弟弟倒欣然从命,折腾半天,始有此照。俗称 耍猴 ,此照乃 耍猫 或 耍人 。陈弟先生在一旁冷眼旁观,似乎很不满意:你买那么多书干吗,我的猫粮呢?”

分享养猫经验。2011年12月8日:“猫砂放专用盆内,供猫咪上洗手间;专用吸猫刷,供刷吸猫咪掉毛。”

谈猫经。2011年10月25日:“与席慕容老师谈猫经继上周与钱永祥教授谈猫经后,今晚 九久 黄育海兄宴席老师,又谈猫经。席老师诗好文好,写猫文更温馨感人。她认为养猫与养狗不同,养狗狗为人,养猫人为猫。她外出三周,托邻居喂散养一猫,竟不见猫影,她回寓,此猫出现,但毛色灰淡,乃焦虑主人弃养,见席后才逐渐恢复。”

朋友送书也是关于猫的。2011年12月12日“得到一份意外礼物,L.塞普尔维达著《教海鸥飞翔的猫》,一本可爱的小书”。

猫文中也有“大文章”。2012年5月2日“五四以后新文学作家在写猫时不少用 它 ,但也有用 他 或 她 ,如林庚在《猫的悲哀》中用 他 和 他们 ,梁实秋在《猫话》中用 他 ,徐志摩在《一个诗人》、靳以在《猫》中都用 她 ,等等,感 彩是很显明的。”

最后不得不提与我有关的一件小事。中国之声纵横的刘祎辰半夜通过微博联系我,要访谈子善老师。事后刘私信我“访谈过了,太感谢您啦,先生很热情,旁边还时不时传来小猫的叫声,让作为猫友的我瞬间不紧张了”。

写猫文,给猫拍照,编猫书,这就是陈子善先生的必修课。[NextPage]

2、季羡林

作者介绍:

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虽然表面看似陈旧乃至斑痕累累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我们越恨猫,他越爱

他对猫的感情是真挚的,他那个时候,找到了猫作为自己感情的一种寄托体。

开始养猫的时间,我印象是从八十年代开始。有人讲是从七十年代开始。可能要晚一些,不会那么早。因为一九七八年我们从1 公寓10 搬到201以后,他才开始对猫感兴趣的。

第一只猫,就是那个虎子了。虎子是怎么来的呢?我想不起来了。他对虎子很上心。大家看他喜欢猫,就不断地往家里送。一些朋友,也有老家人都送。山东临清那个地方出波斯猫。那个地方据说历史上可能和波斯有些什么关系,波斯猫是波斯、伊朗那边过来的,一只眼睛是蓝的,另一只眼睛是黄的。一直到现在,临清也出这种猫,有专门养猫的厂子。当时,家乡的领导、乡亲知道季羡林对猫感兴趣,就不断地往北京送,后来家里几乎都是波斯猫了。

猫给他带来了很大乐趣。没事的时候,他就跟猫玩,戏猫嘛。他打盹的时候,休息的时候,比方说中午或者晚上 “联播”响起来的时候,他并不看,只在那儿眯眼听,他往那儿一坐,猫就乖巧地跳到他怀里。他也不管,就由猫的性子去。这猫会挠挠他衣服啊,跟他玩。到了晚上,他把猫送到我奶奶和我妈的屋子里。早晨起来,他又出去迎接猫。猫有时候夜里出去了,早晨他的窗户灯一亮,猫就站在外面窗台上看他,老头儿就踱出去,将屋门打开,把猫迎进来。他每天早晨都去会这只猫。这个情景,我们都看到了。

在他那屋里,猫搞脏的程度要差一些,真正脏就脏在我们屋子里头,就是我在书里描写的那个情形,一点儿都不夸大。那些跳蚤,可以跳一尺高。夏天,我的裤腿上爬满了恶心的跳蚤。因为我经常穿很薄的袜子,脚上趴着全是黑乎乎的咬痕。我进去以后,觉得脚都发热,那就是它们在咬我了。我一看,两个腿上密密麻麻的。沙发的缝隙里也全是虱子。

因为父亲那屋是经常关着门的,不让猫进去。偶尔猫进去一下,其他的猫都在我们这几个屋子里头活动。他喜欢了,就让猫过去。他那屋里就要好得多,也就是脏一点罢了。我们那几个屋里,简直没法待,掉一地的猫毛啊,铺在地上的地毯给弄得全是猫掉下来的毛,脏兮兮的。而且,猫的屎尿味儿非常难闻。

父亲之所以能跟猫相处得这么有感情,一个是他很能忍,另外就是他那个屋子里头,比外头要好得多,他把门一关,猫的所有坏处就跟他没关系了。猫陪他睡觉,也是很偶然的情况。他的文章也写了,晚上睡着睡着觉,“嘣”觉得哪个地方一沉,一热,猫就来睡了,猫进来了。

对猫他很容忍,没有厌恶的时候。他喜欢猫,我觉得是有一种逆反的感情在里面:我们对它越恨,他就对它越爱。他也半开玩笑地说,这是一场阶级斗争,我们家里头,对猫的态度可以划出左中右。

他知道大家对猫的态度,但他也没法去改变。他跟我说过,自己即使想改变,也不能强迫别人啊。我母亲和我奶奶伺候这些猫是没问题的,因为老头儿喜欢,大家就认了。我是中间派了,他说我那个外甥是左派。

猫死了,他很心痛。他会去找,但已经找不到了。猫都是找一个偏僻的地方自己悄悄死掉。他去找,找了几天找不到。那只身上有黄斑的猫,是很可爱的一只猫。他就在周围,在山上、山后,找啊找。

我知道他去找猫了,但我们都不去。找它干什么,不愿意找,知道也找不到。这猫死的前一天有一种征兆,不是年纪到了,大概是生了病,它要在湖边石头上晒太阳,也不吃东西了,看起来是不行了,第二天就没了。父亲当然很沉痛,便发疯似地去找。空手回来神情蔫蔫的,很是悲哀。脸上毫无表情,很沉痛,感情大有触动,不说话,很沉默。这我们都看得很清楚。老头儿心里不高兴了。但他还是吃饭的。

我估计,父亲不高兴会有一个礼拜吧。这一段时间他是绝对悲哀 就是整天面无表情,很沉痛的样子。我们平常话就不多,看他那样就更不敢说话了。不理他不就完了吗!

他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出来走动,脸上也是很呆板的样子。过那么几天吧,我们再想办法给他找一只新的猫来,缓和一下情绪就过去了。亲戚朋友知道这事儿以后,都会再送一只来。热心人很多啊。但我们是不想养猫的。

像这种死猫的情况,记忆里也不是很多。有那么几次,也不是一年,就那一段时间,几年吧。从八十年代开始,十年之内,是父亲养猫的高潮。那时候那猫闹得厉害,没办法,我把三只猫装到口袋里,拿到中国农业大学给做了绝育手术。带回家,猫身上全都缠着大绷带。先斩后奏,回来以后,老爷子只能勉强同意了。要不他也不同意啊。做手术,猫也是很遭罪的。

《我和父亲季羡林》这本书出来之后,有一些友说,季老的猫最后下场那么悲惨,成了野猫什么的,季承先生应该去找啊,你养起来啊。这些友不知道,后来养的猫,归那个看门的小方负责,我不管的。我跟老爷子重逢的时候,那些猫已经变成流浪猫了。我们到北大去看的时候,小方又不配合。我说猫呢,他说不见了。这十几年都该他管,开始他也管,后来大概也不上心了,就撒手不管了。

那些猫我估计是不在了,因为年岁到了。当然,北大校园里野猫挺多的,其中有一只浑身是白的,我注意看了看呢,眼睛不是两色的,所以不会是父亲的那只波斯猫。

后来跟父亲再见面的时候,他没有问过猫的事。我想他知道猫已经是找不到了,就从来没谈论过猫这个话题。老爷子知道,我也不太热心这个猫,小方后来也告诉他,猫不见了。

季羡林与猫那不解的情缘

大约在1978年,季羡林开始养猫。第一只猫起名为虎子,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的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虎虎而有生气,因此起名为虎子。虎子脾气暴烈,不怕人,谁想打它,不仅不回避,而且要向前进攻,声色俱厉,谁得罪了它,永世不忘。后来,除了家中老祖、老伴和他自己以外,无人不咬。

1981年,季羡林又要了一只雪白长毛的波斯猫,因为是洋猫,起名为咪咪。咪咪一进门,就被虎子看作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虽没有什么奶,却坚决要给它喂奶。季羡林吃饭时,弄点鸡骨头、鱼刺,虎子自己蹲在旁边,瞅着咪咪吃,从不与它争食。虎子还会从外面抓些麻雀、蚱蜢、蝉、蛐蛐之类给咪咪吃。

“最让我心烦的是,它偏偏看上了我桌子上的稿纸。我正写着什么文章,然而它却根本不管这一套,跳上去,屁股往下一蹲,一泡猫尿流在上面,还闪着微弱的光。说我不急,那不是真的。我心里真急,但是,我谨遵我的一条戒律:决不打小猫一掌,在任何情况之下,也不打它。此时,我赶快把稿纸拿起来,抖去了上面的猫尿,等它自己干。心里又好气,又好笑,真是哭笑不得。家人对我的嘲笑,我置若罔闻, 全当秋风过耳边 。”

后来,咪咪随意拉屎撒尿的频率增加了,范围也扩大了。桌上、床下、澡盆中、地毯上、书上、纸上,只要从高处往下一跳,尿水必随之而来。季羡林便以耄耋衰躯,匍匐在床下桌下向纵深的暗处去清扫猫尿,钻出来之后,往往得喘上半天粗气。他不但不气馁,反而大有乐此不疲之概,心里乐滋滋的。年近九旬的老祖这时就笑着说:你从来没有给女儿、儿子打扫过屎尿,也没有给孙子、孙女打扫过,现在却心甘情愿服侍这一只小猫!他这时也是笑,但不回答,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他自己也解释不清楚原因何在。

家人终于忍无可忍,主张把咪咪赶走。咪咪被送出门去,关在外边。但晚上睡觉,季羡林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再也睡不着。过几天,咪咪病得更厉害了,给它东西吃也没有胃口,季羡林看了直想流泪。有一次,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几里路到海淀肉店,买回猪肝和牛肉,想给它吃,一开始,咪咪有点想吃的样子,但一沾嘴唇,又把头缩回去,闭上眼,不闻不问了。后来,咪咪不见了,他到山上、塘边、草丛、树后、石缝,都找遍了,“屋前屋后搜个遍,几处茫茫皆不见”了,咪咪永远地消逝了。他简直像是失掉了一个好友,一个亲人,直到今天回想起来,内心里还颤抖不止。

从别人那里知道,猫有一种特殊的本领,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寿终,到此时此刻,它决不呆在主人家中,让主人看到死猫,感到心烦悲伤。它们总要找一个最僻静的地方离开人世。从这件事他悟出,新陈代谢是普遍规律,应该向猫学习处理死亡的方法。人生必有死,是无法抗拒的。人是百年过客,总是要走过去的,每一代人都只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途接力赛的一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宇宙常规。人老了要死,像在净土里那样,应该算是一件喜事。世界是青年的,老年人应该为青年人活着而不是相反。老年人的天职是尽上仅存的精力,帮助青年前进,必要时甚至可以躺在地上,让后人踏着自己的躯体前进。[NextPage]

、冰心

作者介绍: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 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小猫是个很好的伴侣

谈到养小动物。我父亲家里从来没养过猫。说起来,狗的确比猫灵得多,而且对主人也亲得多。谚语说“狗投穷,猫投富”。猫会上房,东窜西窜地,哪家有更好的吃食,它就往哪家跑。狗却是恋人过于恋吃。记得四十年代初,我们在重庆郊外歌乐山家里养过一条小狗,是我的小女儿从山路上捡回来的。抗战胜利了,我们北归时,就把它送给山上一位在金城银行工作的朋友 他们家喂狗的饭,当然比我们家的好得多,但是听说这小狗不肯呆在金城银行的宿舍,却跑回来饿死在我们山宅的廊上!

现在北京城不准养狗了,我小女儿还是去抱了一只小白猫。我们都喜欢白色的长毛猫 在这点上,我和我的爱猫的朋友夏衍同志对于猫的毛色优劣的评定,恰好相反!他的名次是黄、黑、花、白。他总爱养黄猫,还是短毛的,可是他的黄猫常常跑了就不回来。据说他最近又抱了两只小黄猫,但愿它们再不走失!

我小女儿的这只小白猫,叫“咪咪”,雪白的长毛,眼睛却不是蓝的,大概是个“混血儿”吧。它是全家的宠儿。它却很居傲,懒洋洋地不爱理人。购物车被列车车门卡住了怎么办? 列车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紧急制动我当然不管给它煮鱼,也不给它洗澡,只在上下午的一定时间内给它一点鱼干吃。到时候它就记得跑来,跳到我书桌上,用毛茸茸的头来顶我,我给它吃完了,指着一张小沙发,说“睡觉去!”它就乖乖地跳上去,闻闻沙发上的垫子,蜷卧了下去,一睡就是半天。

在白天,我的第二代人教书去了,第三代人上学去了,我自己又懒得看书或写信的时候,一只小猫便也是个很好的伴侣。

冰心是爱猫族

冰心老人的爱猫是一只白色的大猫,名字叫“咪咪”。咪咪的毛很长,但不是纯白的,在它后腰的一侧长有一块一寸大小的圆黑点,另外它的尾巴也是黑的。

冰心老人为此猫特自豪,逢人便夸耀说:“咪咪是上了 猫谱 的,名字叫 托枪挂印 ,也有叫 鞭打绣球 的。”老人非常宠爱自己的爱猫。每当冰心老人伏案写作时,咪咪必在桌面上就座,即使有生人在场,它也不跑不躲,仍大模大样地端坐在那儿,虎视眈眈地瞪着一双黄色的大圆眼,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那神气还真有几分“挂印”出征的大将军的风度。

老人知道我也是一个爱猫族,我每次前去拜访老人家时她必与我聊猫,当然主要是夸她的爱猫咪咪是多么聪明了,还能听懂英语!见我有些怀疑的目光后就当场表演,只见老人将书桌的抽屉拉开,里面是满满的袋装烤鱼片。大猫在抽屉刚要拉开的瞬间就已兴奋地从桌子上跳了下来,只听老人说:“sit down please!”(请坐!)猫还真的乖乖坐了下来,老人得意地夸耀:“怎么样?聪明吧?能听懂英语,多了不起!”边说边喂美味的鱼片给大猫吃。一边的我心里想:“这一切不知是用了多少鱼片才训练出来的,在美味鱼片的诱惑下,哪国话猫都能懂,何止英语?”

有一次咪咪外出后没有回来,等了几天还不见踪影,怕是丢了,这一下可把全家急坏了,尤其是冰心老人更是急得不得了,那可是她的命根儿啊!老人亲自用毛笔写了一大摞寻猫启事,发动全家到附近张贴,同时也在周边不停地寻找,最后还是一无所获。那些天,老人吃不好睡不好,一想起咪咪就要落泪。

没想到,几天后,咪咪竟自己不知从什么地方溜达回来了,毫发未损、安然无恙,全家人欣喜若狂,老人更是喜笑颜开。

咪咪还有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爱好 照相。冰心老人是当代著名作家,经常有国内外的客人和来访,当然合影留念是必不可少的。每当要拍照时,老人一定要把猫也照上,并一定要照全了。久而久之,咪咪不但适应了照相,而且还爱上了照相,甚至还学会了抢镜头。不管当时它在什么地方,只要一听见摆弄照相机的动静,咪咪必飞快地不知从什么地方蹿出来,蹦到桌子上端坐在它自己固定的位置上并摆好一副主人的姿势让人拍照。在冰心老人留下的珍贵照片中,有很多合影是带有大猫咪咪的,由于猫是坐在桌子上离镜头近,所以照片中猫是处在中央的位置并显得大,而冰心老人在照片中却显得小、很偏,实在是喧宾夺主,老人爱猫之情一目了然。

现在每当我们走进“冰心纪念馆”。(我们都会看到“咪咪”被制成了标本摆放在了它生前固定的位置 书桌面上的一端,还是那么精神,还是那么威风,就像一个忠实的“保镖”,护守着老人,及至永远……)[NextPage]

4、老舍

作者介绍:

老舍(1899年2月 日 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调皮的猫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回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的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他有那么勇猛,不要说见找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老舍咏猫诗

这是两首绝句,一为五绝,一为七绝,照录如下:

二黑嫌鱼小,凝神待鼠来。

三更风雨晦,双目电灯开。

夜战群雄春晓归,鼻斜须立有余威。

小园独坐香风暖,不看花开看蝶飞。

甲辰春节题 张志同志正字 老舍(钤印“舒”)

这两首诗刚出版的19卷本《老舍全集》(201 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未录,是老舍的佚作。“甲辰”当为1964年。张志当时在天津市文物局主管文物工作,著有《错杂弹》、《十不闲》等书,与文化人颇多交往。也许张志养猫,猫名“二黑”,因此老舍书此两绝赠之。诗或为一时戏作,但写“二黑”之伺机捕鼠和与群猫夜战,亦庄亦谐,幽默风趣,表面无一字写到猫,其实无一字不写猫也。

老舍是爱猫的。从19 0至1950年代,他先后写了《小麻雀》、《英国人与猫狗》、《多鼠斋杂谈·猫的早餐》、《猫》等散文随笔,更不必说有名的长篇小说《猫城记》了。在现代作家中,老舍写猫文之多,只有冰心和梁实秋能与之相比。

写过《猫城记》的老舍很爱猫,但深知猫的毛病,故而常常嘲笑它们。老舍看来,猫是反复无常的典型,高兴时的确很乖,温柔可爱,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得长长的让你给它抓痒。可是,它要是不高兴,你说多少好话也白搭,不是闷头睡大觉,就是上房一天一夜不回家,谁叫也没用!所以,老舍常说,猫是天下最顽固的家伙。它想干什么,你不让它干,你绝对办不到。你想让它干什么,它也绝对不会干。

因为这个习性,老舍养猫,并把猫写进作品里,让它们变着花样地扮演角色,有时是温柔可爱的,有时是好吃懒做的,有时是慈爱至上的,有时是好施狡猾小计谋自讨苦吃的。老舍曾养过一只很丑很小的小猫,担心它活不长,惊奇的是,吃了几天煮玉米和平价米,小猫居然活蹦乱跳了。它是只乡下猫,不要说鱼、肝、肉和牛奶,大概以前连煮玉米和平价米也没吃过。又过了两天,老舍清早起来,一开门,小猫居然冲老舍骄傲地叫了两声,它脚下按着一只半死的小老鼠。面对此景,老舍觉得人才是最没办法的动物,弱小和无能为力是两回事![NextPage]

5、梁实秋

作者介绍:

梁实秋,(190 一1987)原名梁治华,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192 年8月赴美留学,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1987年11月 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

梁先生是猫投胎转世的

如果一个人真的有前世来生,那么,我确信梁实秋先生的前生一定是猫,也就是说梁先生是猫投胎转世的。

这样说似乎有些大不敬。不然,我对梁先生神仰久矣,我第一次读梁先生的作品,是在1988年《名作欣赏》(第一期)上读到他的《骆驼》,那时梁先生刚刚作古不久。我与梁先生在人世间共同生活了二十七年,而没有一面之缘,不能随其左右而亲近之,常常使我引以为憾。后来,我买了他的《雅舍小品》,再后来,我买了他在大陆出版的所有的书。读他的作品和书籍越多,我越发觉得梁先生与猫夙缘渊深。

梁先生喜欢猫,他认为猫玲珑可爱,毛发光洁,温顺依人,有富态相。不像狗贱且脏,时常咬人,而且永远也改不了舔舐“人中黄”的本性。梁先生爱猫,不是文人雅士的点缀,矫揉造作的显摆,而是蓄之饲之,躬亲劬劳。在他的阃闱之中,居住着黑猫公主和白猫王子,后来又新添了“小花”(猫名),最多的时候,他的居室里一门四猫,这还不包括门外走道上和楼下电梯旁猫窝里的猫,梁先生爱猫,动乎情,发乎衷,出于天性,出于本能。他的白猫王子每年生日时,他都拈毫濡墨撰文登报为其庆贺。

梁先生人品文品皆一品,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顶尖的文学大师,散文大家。他的散文集迄今已发行五十余版,创中国散文出版的最高纪录。在他众多的文集中,有一本《白猫王子及其他》,是以写猫为主的,在那里,无论白猫黑猫,家猫野猫,无不在其笔下活灵活现,风情万种,浸透着作者的无限深情。此外,他还写了一本专门谈吃的书,名曰《雅舍谈吃》,也是与猫有关的。

梁先生一生与猫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猫仙已逝,《猫话》犹存。在“猫论”风行鼠害未除的今天,“白猫王子”早该铜铃叮叮地走入我们的教科书了。如此,先生的魂灵也可深慰于九泉之下。

猫是通人性的动物,和主人朝夕相处后,会感情弥深。剧作家夏衍在文革前养过一只猫,后来因文革落难,被捕后在牢狱之中度过数年。这只猫仍然活着,只是渐渐年老力衰,靠昏睡度日,乃至奄奄一息。后来,夏衍洗清罪名回到家中,岂知这只老猫看见主人回来,兴奋异常,围着数年不见的夏衍“喵喵”直叫,一改老态。然而,此后的数日,这只猫不吃不喝,溘然归去。或者这只猫是在一直等着夏衍,直到亲见主人会来,才结束了绵弱的一丝生机。猫之有情,令人闻之怅然。

猫是爱好自由、喜欢独居的动物,也许这一点暗合了文人不愿阿附、追求自由的秉性,才使得文人愿意与猫为朋,聊以解忧。文学家丰子恺曾经照过这样一张照片,他身穿长袍,架一副黑框眼镜,戴一顶黑色方帽,而方帽上竟蹲着一只猫。丰子恺的老师李叔同,心中常想着猫,留学日本时,曾经专门发电报询问家人:爱猫安否?钱钟书的猫儿和别的猫儿打架,他准备长竹竿一枝,倚在门口,帮自己的猫儿应战。周作人一直惦记着要写一篇猫的文字,与俞平伯的书信中专门言及于此,后来写下了散文《赋得猫》。

季羡林爱猫,也许是文人中最厉害的。他养了两只白色波斯猫,眼睛一蓝一黄。两只猫极为活泼可爱,一转眼就偷吃东西,一点礼节都没有,一点规矩都不懂。时不时地爬上季羡林的脖子,为所欲为,大胆放肆。有一只还专门在他的裤腿上撒尿。这一切,季羡林不但不介意,而且顾而乐之,让猫们的自由主义恶性发展。白天,他在燕园中散步,两只猫就跟在他身后,亦步亦趋,成为燕园的一道风景线。

文人爱猫,最为重要的,并不是猫与人情感相通的那份陪伴,而是猫的性格、特征,给了他们无穷的写作灵感,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学作品。作为情感内敛的动物,猫遇到主人回家,不会像狗那样摇头摆尾迎接。它表现出从不妥协的冷漠,并非疏远主人,只是想告诉主人:我是特立独行的,我有自己的生活!这往往就是很多文人追求的生活。

肇庆白癜风医院
云南白癜风治疗费用
吐鲁番白癜风好的医院
相关阅读
曾经我们经历多少风雨,以前敌不过如水平淡

亲爱的是什么?亲爱的是两个人因缘分相遇时的恰巧,是灵性契合时的师徒相...

2024-07-23
儿歌多多魔力公主西西 公主换装记 宝宝来帮公主换漂亮的衣服 儿歌多多 星河知识计划 智慧生活星 抖音

儿歌多多魔法王子西北西北 王子装配所撰 宝宝来帮王子再多漂亮的衣服 儿歌...

2023-11-21
验孕成功了,但却很难见到胎心胎芽?孕妈别慌,没准是日子算错了

随着黄金时代的退步,科技的演进,人们的孤独水平急剧的提高,许多父母亲...

2023-11-12
江苏恰当“六税两费”顶格减免额度

扬子晚报讯(路透社 刘丽媛)上周2年底,我安省快速反应鼠疫下发了“苏政...

2023-11-11
九分裤+乐福鞋,夏日这样穿,时髦又显高,很适合小个子

夏日傍晚,前往篇名,乐声徐徐下劝教蛙声一片。时节,冬天更为替,当夏日...

2023-11-04
美元霸权陨落?俄气27个买家开设卢布帐户,美元对卢布跌破59大关

这些年,American几日挥舞着“美元大棒”,不是威胁这个第三世界,就是击打...

2023-10-3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