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力天然气2017年供需或实现双增长

矿山施工设备2019年09月24日

  摘要:国家加快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进程,全面放开化肥用气价格,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正式上线运行,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加强管输价格监管。2017年,预计中国天然气需求稳中趋升,产量稳定增长,进口量保持较快增速,供需延续宽松态势,季节性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2016年,中国天然气消费延续中低速增长,天然气产量增速继续回落,天然气进口量恢复高速增长,对外依存度延续攀升。全国天然气供需总体宽松,季节性供需矛盾突出。国家加快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进程,全面放开化肥用气价格,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正式上线运行,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加强管输价格监管。2017年,预计中国天然气需求稳中趋升,产量稳定增长,进口量保持较快增速,供需延续宽松态势,季节性供需矛盾更为突出。 2016:消费回升 气改启动 2016年中国天然气市场消费增速回升,对外依存度攀升,气改逐渐推动。 2016年,中国天然气市场消费增速回升,淡旺季峰谷差加大,淡季供应多余迫使生产企业压减国产气,低气价促使进口恢复快速增长。国家继续推动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进程,化肥用气价格放开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非居民用气价格允许供气企业以基准门站价格为基础上浮,尝试用价格手段进行需求侧管理。 天然气消费增速回升 消费增速小幅回升,季节性差异明显 2016年,在国内宏观经济缓中趋稳的大背景下,工业、发电、化肥等主要用气行业产能多余,天然气经济性不敌其他竞争能源,但受环保政策及气价下调拉动,多地煤改气工程投运,全国天然气消费增速仍有小幅回升。1——11月表观消费量184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1%;估计全年表观消费量204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5%,比2015年同期增加2.5个百分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2%。斟酌库存因素,估计全国天然气消费量20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4%,比上年同期增加2.4个百分点。 中国天然气消费季节性差异明显。一季度,受极端低温天气、气价下调、煤改气工程投运等因素影响,消费增速达到1 .5%,远高于上年增速6.5%;2季度是用气淡季,加之宏观经济增速趋缓与气价不具竞争力等因素影响,需求增速降至2. %;三季度,受发电用气增速放和缓工业用气低迷影响,消费增速降至2.5%;4季度采暖用气增加,消费增速提振至 .8%。 城市燃气和发电用气拉动天然气消费增长 2016年,中国城市燃气天然气消费量保持快速增长,发电用气稳定增加,交通用气增速持续放缓,工业用气增速小幅回升,化工用气消费持续低迷。估计2016年城市燃气天然气消费量81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1%,占比较去年上升 .1个百分点;发电用气 4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9%;工业燃料用气57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化工用气255亿立方米,同比下落8.1%,占比较去年下落近2个百分点。 城市用气人口突破 亿 2016年,随着城镇化的推动,中国城市燃气管覆盖面继续扩大,用气人口进一步增加,估计城市用气人口将由上年的2.86亿增至 .1亿,居民和商业用气快速增长;受环保政策推动,天津、河北、山东、辽宁等多地采暖锅炉煤改气项目投产,采暖用气消费大幅增长。 城市燃气公司销量快速增长,上半年尤为突出。预计新奥燃气全年销量12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 .4%;中华煤气全年销量16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5%;北京燃气受高井、京西、国华等热电厂用气增加影响,上半年销量同比大幅增长21%,全年销量14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2%,低于2015年 1.1%的增速。 交通用气领域,受物流市场委靡,国际油价低位和新能源汽车对天然气汽车市场的挤压等多重利空因素影响,交通用气增速继续放缓。1——11月,全国天然气汽车产量1 .1万辆,同比下落26.6%。其中,LNG重卡产量同比增长17.6%,天然气客车和小汽车产量大幅下落。估计2016年中国天然气汽车保有量515万辆,同比增长 %,远低于上年1 .4%的增速,其中LNG汽车保有量近25万辆。 2016年以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发展LNG船舶,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方案开始实行,财政部出台政策对改建LNG动力示范船给予补贴,交通运输部发布水运行业运用LNG第二批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但受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性等因素制约,LNG动力船发展较为缓慢。截至2016年底,中国LNG动力船保有量127艘,其中新建船舶90艘,改造船舶 7艘,在建船舶4 5艘,还有1060艘已通过交通部方案评估待建。估计全年交通用天然气26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8%。 发电用气保持较快增长 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升, 1——11月全社会用电量5.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增速比上年同期增加4. 个百分点。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装机容量15.7亿千瓦,同比增长10.4%;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 4 4小时,同比降低195小时,降幅相对上年同期收窄114小时,全国电力供需整体宽松。但受国家下调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政策及供气企业降价促销等因素影响,全国发电用气量保持较快增长。 2016年以来,受气价下调影响,多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运行效益较好,同时上海、长沙、天津、青岛等多地政府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进行补贴,推动了天然气分布式产业加快发展。江苏南京、四川南充格润、廊坊新朝阳区等多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投产,长沙新奥浏阳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开建,江苏徐州、重庆等地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获核准。 工业燃料用气小幅回升 2016年,随着工业去产能的推动,主要用气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有所好转,企业开工率增加。1——11月,平板玻璃、钢铁产量同比增长4.9%、1.1%,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12.8和 .4个百分点,陶瓷产量也实现较快增长。但受煤炭、燃料油、LPG等竞争能源价格较低影响,工业燃料用气需求没有根本好转,仍保持低迷态势。未来随着行业产品结构优化和质量升级、环保压力的不断升级和工业用气成本的下降,预计工业用气需求量有望稳定增长。 化肥化工用气持续低迷 中国化肥化工行业产能多余问题突出。国内尿素消费量5500万吨左右,全国尿素产能8200万吨左右,其中煤制尿素和蔼制尿素产能分别为6000万吨和2200万吨。煤炭价格延续低位,气头化肥企业缺少竞争力,开工率较低,用气量同比下落。甲醇行业受到煤价和油价双低影响,有多个气头甲醇企业停产或减产,用气需求下落。天然气制氢受低油价影响,等热值的燃料油、LPG价格低于天然气,炼厂制氢用气同比小幅下降。 中东部地区消费快速增长 西部地区增速延续放缓 2016年,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中国天然气利用范围继续扩大。中东部地区用气量保持较快增长,估计2016年环渤海地区天然气消费量 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9%,采暖“煤改气”项目的持续推动是拉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估计长三角地区消费量 4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7%,主要受浙江省城市燃气和天然气发电消费量大幅增长拉动;东南沿海地区消费量27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1%;中南和中西部地区天然气消费稳定增长,增速达6.1%和 .8%;东北地区天然气消费小幅增长1.9%;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则受化肥和化工用气低迷影响同比增长2. %和1.4%。相比上年,各地区天然气消费占比变化不大。 对外依存度爬升 国内供应量低速增长,非常规气取得积极进展 2016年,受需求整体不振和LNG进口量大幅增长影响,淡季国内天然气产量受到压减。1——11月,国内天然气产量(含煤制气,不含地方企业煤层气)121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估计全年产量1 41亿立方米,同比仅增1.4%,低于去年 .9%的增速。 中国非常规气取得积极进展。2016年煤制气产量约1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5%,主要来自新疆庆华、大唐克旗、内蒙汇能煤制气项目;煤层气地面抽采量近5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 %,主要来自中石油煤层气有限公司、中联煤层气有限公司,还有以山西晋煤团体、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省管能源企业等;页岩气产量超过70亿立方米,主要来自中石化和中石油。 进口量高速增长,对外依存度快速攀升 2016年,受低气价和进入窗口期合同数量增多影响,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保持快速增长。1——11月全国天然气进口量66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7%;估计全年天然气进口量7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0%,较上年增加15.5个百分点,对外依存度升至 6.6%。其中,管道气占进口总量的5 %,占比小幅下落;LNG进口量占47%。 管道气进口量快速增长 2016年,受低气价和采暖用气需求大幅增加推动,我国管道气进口量快速增长。1——11月进口管道气 5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6%,比2015年增加8.8个百分点;估计全年进口量 8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5%,较2015年增加5.2个百分点。中国进口管道气主要来自土库曼斯坦、缅甸、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 LNG进口增速大幅回升 2016年,受低气价和调峰用气需求增加影响,中国LNG进口量保持高速增长。1——11月进口量22 4万吨(约合 1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7.0%;估计全年进口量2500万吨(约 4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7.2%。中国LNG进口以长贸合同为主,现货进口量占比较低。1——11月,长贸进口量21 万吨(约296亿立方米),主要来自卡塔尔、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现货进口量101万吨(约14亿立方米),主要来自尼日利亚、俄罗斯、秘鲁等国。广东是中国LNG进口量最大的省分,1——11月进口量占全国总进口量的 7.1%。另外,中石化北海和唐山2期LNG接收项目建成投运。 天然气市场供应总体宽松,季节性供需矛盾突出 2016年,中国天然气供应量稳步增长,我国天然气供应总量187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 %;估计全年供应量207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1%。其中,常规气、煤层气、页岩气产量占比6 .9%,煤制气占比0.8%,进口气占比 5. %。1——11月,供港、澳用气 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 %;估计全年供港、澳供气 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4%。 中国天然气市场季节性供需矛盾突出。淡季市场供应总体多余,供气企业采取压产、优惠促销等措施匹配资源与市场需求;受大规模采暖煤改气项目影响,冬季天然气消费量激增,峰谷差越来越突出,用气高峰月与低谷月的日均用气量比值,已由2010年的1. 6倍扩大到目前的1.8倍。北方地区更加显著,北京市冬季高峰月更是到达淡季低谷月用气量的6——8倍。当前中国储气库调峰气量远不能满足调峰用气需求,冬季供气压力较大,上游供气企业通过加大气田冬季产量、高价采购LNG、压减部份工业用户等方式保障稳定供气。 气改逐步推进 2016年,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步伐加快。国家全面放开化肥用气价格,非居民用气价格允许以基准门站价格为基础上浮,福建省试点门站气价市场化改革,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加强天然气输配价格监管,多地下调非居民终端用户用气价格;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正式运行,持续推动天然气价格市场化进程。 化肥用气价格全面放开 中国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稳步推动。国家2015年将非居民用气最高门站价格下调0.7元/立方米,并提出2016年11月20日后允许供需双方以基准门站价格为基础上浮20%,利用价格手段调理市场供需。1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福建省天然气门站价格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展开天然气门站价格市场化改革试点,西气东输供福建省天然气门站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不再履行政府指点定价,通过价格杠杆对市场供需进行调节。 11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进化肥用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全面放开化肥用气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肯定,鼓励化肥用气进入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等交易平台,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价格。化肥用气价格放开后,除触及民生的居民用气价格,即陆上管道气供城市燃气门站价格仍实行政府指点价外,其他用户用气价格均已实现市场化,占消费总量80%以上,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主要由企业自主协商决定,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又迈出一大步。 储运价格新政促使多地下调气价 国家发改委在2016年8月 1日出台《关于加强地方天然气输配价格监管降低企业用气成本的通知》,要求各地政府梳理天然气各环节价格、整顿输配气价格,建立长效监管机制。10月以来又陆续出台《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天然气管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关于明确储气设施相干价格政策的通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管道、储气库建设,为实施基础设施第三方公平准入、深化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奠定基础。 受门站价格和管输配价格下调影响,多地下调非居民终端用户价格。广州市工业用户终端气价较2015年底下落0.49元/立方米至4. 6元/立方米;浙江省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向各城市燃气企业(包括城市高压管输企业)销售非居民用天然气的门站价格下调0.1元/立方米至2.19元/立方米;北京工业用户终端气价下落0.24元/立方米至2.92元/立方米;上海工业用户终端气价下落0.22元/立方米至 .57元/立方米,车用CNG价格下降0.7元/立方米至4.2元/立方米;厦门市、咸阳市等地也纷纷下调非居民终端用户价格。各地调价后,工业、车用、发电用气价格仍高于居民用气价格,对非居民用气的拉动作用有限。 天然气进口价格处于历史低位 2016年,受国际油价低位运行影响,中国进口天然气价格到达历史低点。1——11月,LNG进口均价1.60元/立方米,完税价格1.81元/立方米,同比下跌24.2%。其中,长时间合同到岸均价1.59元/立方米,同比下跌 8.7%;短时间合同和LNG现货到岸均价1.89元/立方米,同比下跌4.1%。进口管道气到岸均价降至1.27元/立方米,完税价格1.44元/立方米,同比下跌 2.7%。其中,缅甸气进口均价为2.19元/立方米,完税价格2.47元/立方米,同比下跌16.2%;中亚气进口均价为1.17元/立方米,完税价格1. 2元/立方米,同比下跌 4.9%。考虑到管输本钱,进口气供应本钱仍然高于国产气。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交易量稳步增加 2016年11月26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正式运营,并发布中国LNG出厂价格指数、中国华南LNG交易价格指数。交易中心2015年7月1日试运行以来,交易量稳步上升。2016年天然气交易量 05亿立方米(双边),其中管道气成交279亿立方米(双边),LNG成交175万吨(双边),交易已涵盖华东、华中、华南、华北、西南和东北六个区域;未来随着中国天然气市场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交易中心对中国天然气市场的价格发现作用日趋显现。 中国天然气储运发展状态 长输管道建设延续推进,区域管道建设加快发展 2016年,中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持续推进,全年建成干线、支干线管道里程1500千米。截至2016年底,天然气长输管道总里程近7万千米。2016年,我国又有两条长输天然气管道开建,6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境内段在黑龙江黑河开工;7月陕京四线输气管道工程分别在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等标段全面开始现场建设。10月西气东输三线东段江西段进气投产;12月福建泉州段主线竣工送气,西三线东段全部建成。 近几年,随着我国多省市“气化”工程的实施,区域管道规划建设步伐加速。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我国已建、在建区域管道长度接近2000千米,供气能力进一步增强。 LNG经营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 截至2016年底,我国LNG接收站总接卸周转能力达4680万吨/年,较上年同期增加600万吨。2016年,唐山LNG二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新增接收能力 00万吨/年,一二期总计接卸周转能力达650万吨/年;中石化广西北海LNG接收站一期工程投运,接卸周转能力达 00万吨/年;中石化浙江温州LNG接收站和中海油江苏滨海LNG接收站获国家核准。目前在建接收站5座,加上大连、江苏、宁波等二期在建项目,在建能力超1500万吨。 LNG接收站建设和运营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市场竞争日趋剧烈。广汇能源、新奥能源分别在江苏启东、浙江舟山建设LNG接收站,预计2017年建成投产。湖北能源、长联石油分别与山东滨州市政府和辽宁营口市政府签署合作建设LNG接收站协议;华电集团向天然气上游领域延伸业务,计划在连云港建设LNG接收站,并已与BP、雪佛龙等企业签署购销协议;2016年,新奥与道达尔、雪佛龙等公司签署供气协议,累计合同量近150万吨/年。 储气库工作气量超60亿立方米 截至2016年底,中国建成储气库总工作气量超过60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7亿立方米,约占当年全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 %,但与欧美发达国家15%-20%的比例水平差距较大。我国储气库建设有序推动,储气库技术不断创新。去年4月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储气库钻井工程全面完成;5月华北油田苏桥储气库群注采井首次实现井口压力远传。中国石化文2 储气库先导工程在中原油田开工,储气容量100亿立方米,开启了全国最大地下储气库全面建设的序幕;6月盐穴地下储气库金坛储气库一期工程投产试运,未来全部投产后库容量将达到4.59亿立方米,可用于调峰气量2.81亿立方米。7月国内首个含水层储气库前期勘探评价研究工作美满完成,中俄东线楚州储气库顺利通过预可研复审。 2017:供需或双增长 2017年天然气供应稳定增长,产量增速回升,进口量仍保持较高增速。 2017年,国内宏观经济延续缓中趋稳态势,主要用气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但受环保政策推动,国内天然气需求稳中趋升。天然气供应稳定增长,产量增速回升,进口量仍保持较高增速,市场供需总体宽松,季节性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重。 需求稳中增长 天然气市场需求稳中趋升 预计2017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16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9%;考虑库存因素,预计天然气消费量21 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5%,比2016年上升0.1个百分点。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将达到6.5%。天然气市场需求受宏观经济、价格、环保政策等因素影响显著。 2017年,电力、钢铁、玻璃、陶瓷等主要用气行业仍面临产能过剩问题,用气需求不旺。而国家将在年底对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环保需求尤其是雾霾治理迫切要求增加清洁能源比重,推进各地加快煤改气进程,拉动用气需求增长。 国家提出了2017年天然气消费占比6.8%和2020年天然气消费占比10%的规划目标,当前政策情景下实现这些目标面临较大挑战,亟需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城市燃气拉动需求作用明显 2017年,城市燃气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长1 .2%至927亿立方米,交通用气有望恢复增长。发电用气稳健增长,同比增长7.0%至 7 亿立方米。工业用气需求不旺,同比增长2.1%至589亿立方米。化工用气低迷,同比下落5.8%至241亿立方米。城市燃气、发电用气占比上升;工业燃料、化工化肥用气占比下降。 城市燃气需求快速增长。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和城市区域管的逐渐完善,居民、商业用气快速增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 总书记提到“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北方地区广大大众温暖过冬,关系雾霾天能不能减少,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并将天然气和电能作为清洁采暖的主要方式,这将拉动采暖用气大幅提升,淡旺季峰谷差进一步加大。交通用气将随着油价的逐步回升,经济性优势再现,有望恢复增长。 发电用气稳步增加。随着国家下调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和门站气价格市场化试点改革的推进,加上煤炭价格的回升和环保压力的升级,重点地区气电本钱较煤电本钱劣势缩小,部份气电企业或能扭亏为盈,发电用气需求有望稳步增长 工业用气有望回升。2017年,钢铁、玻璃、陶瓷等工业制造业去产能化效果初步显现,环保政策、气价政策、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质量升级要求将推动部分工业企业实现从燃料油和煤炭燃料向天然气的过渡,推动用气需求回升。 化工用气低迷。尽管煤炭价格和油价逐渐回升,但天然气作为化肥化工原料依然不具有成本优势。加上产能严重过剩,化肥化工用气需求将延续低迷 供应总体宽松 预计2017年中国天然气产量稳步增长,进口量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天然气供应总体宽松,但受储气调峰能力不足影响,季节性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 国内天然气产量增速稳步回升 2017年,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稳步推进,产量稳步增长。预计国内气产量1 80亿立方米(含煤制气,不含地方企业煤层气),同比增长2.9%,占比62.9%。预计全年中国天然气市场供应整体过剩,但受储气调峰能力不足影响,季节性供需矛盾难以缓解。 进口量保持快速增长 随着中石化天津南港、广汇启东、新奥舟山、中海油粤东、迭福LNG接收站的陆续建成投产,中国LNG接收能力大幅提升,全国LNG接收能力将超过6000万吨。随着澳大利亚APLNG、高庚LNG项目的逐渐达产,2017年新增长贸LNG可进口资源量将超过1500万吨。综合斟酌需求和经济性因素,预计LNG进口量超过2800万吨,同比增长12. %。管道气进口量稳步增长,预计进口量42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2%。预计2017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量81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2%,占消费量的比例为 8. %。 进口气价格方面,由于长贸LNG价格与油价挂钩滞后5——6个月,预计2017年进口管道气和进口LNG价格将小幅回升,但仍将保持较低水平。

老年痴呆能治好吗
怎么做好微信营销
丁桂薏芽健脾凝胶功效
相关阅读
笑爷从前(237)

“脯 洋 萝卜” 这是一个周二,哥哥要用杏仁来包饺子。前夫自已为哥哥打个...

2024-07-23
好家伙!蓝盈莹《北京地铁》满分一片,观众的满分理由出奇一致

不知不觉2022年现在过往四个月了,古装电视剧市场的好电视剧从未停止。目...

2023-10-23
大S公开曝阿雅打肉毒杆菌,阿雅怒气回怼 网友:一个微笑歪一个微笑僵

最近真人秀电台节目《我们是根本的好友》开播,在看片不会上,四位嘉宾大...

2023-10-21
谢娜现身芒果台彩排,脸颊孩子气脸色蜡黄,却秒删与何炅亲密照片

5年底18日傍晚,娱乐节目主持联袂现身湖南卫视小年夜开场。联袂穿一件紫色...

2023-10-19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病为何久治不愈?缘故就在薛宝钗吃的药丸里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2023-10-05
相似的一幕,这类慈善机构卖爆了...

公债全额又上新闻报导了,这次是因为限购!5月初以来,不太可能有100多只...

2023-10-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