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武汉万科送检报告得出的甲醛含量仅为0缘由
科学探索奖诞生记
来源:《知识分子》
撰文:李晓明
马化腾和饶毅交换,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知识分子》部熟习主编饶毅不时有一些创意想法,北京大学及其他与饶毅工作的单位也了解。不过我们并未预感到2018年5月3日他在深圳与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会面的结果。半年之后,11月9日,腾讯基金会宣布设立首期10亿元的科学探索奖。
一个旨在为青年科学家雪中送炭的奖项,就此诞生。
支持中国的青年科学家,能够有力地推动中国出现卓着的基础科学、先进的应用科学,为中国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原动力,为造福人类提供同享的智慧结晶,这是马化腾和饶毅达成的共识。
今年下半年,腾讯股价高位跳水,大跌40%,又有内部架构大调整,但马化腾调研、咨询、讨论科学探索奖一事始终未停下。马化腾不是忽悠型、而是实干型企业家,他真心关心中国的发展,相信科学对中国的重要性。饶毅感慨说,他对青年科学家的支持,自始至终没有丝毫动摇过,奖金的数量也没有因为腾讯市值缩水而有任何减少。
此刻,已经有一大批科学家站在科学探索奖的身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清华大学教授毛淑德,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邬贺铨、李培根、高文、谢克昌、程泰宁,中国科学院院士陈11、施一公、潘建伟,著名数学家张益唐,美国科学院院士谢晓亮,担当发起人;徐匡迪、王志珍、徐冠华、潘云鹤、许智宏等院士专家,出任科学探索奖顾问。
还有一批科学家,即将加入九个科学评审组。每个评审组五位常任评审专家、每一年另外两位年度专家,将有逾60名专家为提携支持科学青年捐献时间和专长。
他们,科学家和企业家联手,正在以慈善的方式支持青年科技工作者,发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核心技术,目标是对中国科学有益,对国家有益。
一、餐桌旁的一个建议
国家对科学人才需求很大,但人员经费有限制,企业和基金会能否与国家互补,不同角度支持青年科学家在国内安心工作?
5月3日,深圳,腾讯团体总部38楼。饶毅在餐桌上认真地向马化腾建议,发挥民间力量的优势,支持青年科学家。
当天的晚饭吃了两个小时,马化腾才知道,连北大、清华等条件看似优渥的一些青年科学家也面临很大的生活压力。他仔细向饶毅询问,如果设立一个支持青年科学家的奖,该怎么做,支持什么样的科学家,什么年龄、学科,等等。
他最后说:这件事情我来想想,找团队跟进。
饶毅曾撰文介绍全球迄今最成功的善士之一美国的洛克菲勒,他一生捐款资助了很多大学和科研机构,从今天经济学世界第一的芝加哥大学、诺奖密度最高的洛克菲勒大学,到北京的协和医学院,对科学推动特别给力。
中国从历史上缺乏自然科学传统,也缺少慈善资助科学事业的传统。在过去1百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现代科学系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建立起来了。
在饶毅看来,如今国家史无前例地重视科学和技术。在国家管理体系中,科技从教育事业中剥离、独立出来,意味着需要科学技术真正贡献于国家发展,这是很大的一个变化。与此同时,国家已发展到了人才密集时期,优秀人才回国发展是趋势;而民营和国营经济,都处于需要通过真正的科技创新进一步发展的时候。
而马化腾对科学的兴趣,广为人所知的,已经不仅是小时候摆弄天文望远镜想当科学家的故事,近年来,他前后参与了捐赠未来科学大奖,承诺3年捐赠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900万美元,以及捐赠西湖大学。此次饶毅的提议,正赶上国内热议核心技术卡脖子,让他对科学有了更深的感触。
2、中国基础研究面临巨大挑战
在5月26日的未来论坛深圳峰会上,马化腾公然谈到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移动支付再先进,没有终端,没有芯片和操作系统,竞争起来的话,你的实力也不够。现在这个时候,大家要更加关注基础学科的研究。
过去,大家更关注实用主义,但是我想所有人都清楚我们不能再抱有侥幸心理,一定要投入更多资源去做基础科学研究。
马化腾深圳演讲后,腾讯团队很快开始向科技界咨询设奖的建议。
7月6日,关于腾讯设奖的座谈会上,预会的14位科学家来自北京、上海、西安、杭州、深圳、南京,专业背景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天文、计算机以及交叉学科等,年龄散布从35岁到76岁。
马化腾的思路基本明确。其实,锦上添花的时候可能是大家其实不需要的,我感觉反而是雪中送炭初期、针对人材、特别是有潜力的青年科学家,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这方面可能更重要。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韩启德院士,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等科学家,对设奖支持青年科学家大为赞美。
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驻南使馆被炸,炸醒了我们的军队国防现代化。贺福初表示,最近中国关键核心技术遭受各方挑战,也将成为中国科技的历史性拐点,自此之后,中国社会上下,大家都知道必须要靠创新驱动发展,而不但仅是1句口号。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教授表示:民间资金支持中国科学,这个动议,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历史和中国科学的发展历史当中,都是很重要的突破。
原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中国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科学院化学所研究员郭传杰认为,这将是我国科技界近些年的象征性大事之一,企业支持科学在中国是开创性的工作。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认为,该奖项将对中国科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则表示:非常感动腾讯在取得阶段性成就后支持科学,这1举措正当其时。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奖的设立,引领中国未来的科技创新,为国家战略创造条件和氛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前所长李国杰评价道:这1奖项能够起到带头作用,增进更多民间企业家支持科技创新和科学发展,能实现这个目标很了不起。
3、青年科学家的痛点
回国后,到底是什么东西限制了你们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一百二10地投入到前沿的、自由的、乃至是冒险的研究里去?
2018年7月5日,80后浙江大学教授王立铭把问题抛给了11位自己相熟的青年科学家,他们来自北京和上海的大学和国立研究所。
我希望他们给出一个真实的痛点,终究反馈的信息,还是让我有点吃惊。第二天,王立铭飞到北京,在上述座谈会上分享了自己的调研结果。他是唯一受邀的青年科学家。
马化腾也来了,他侧过头来,认真听这位语速很快的年轻人发言。
痛点还真不是缺少研究经费。我采访的这批人确切在各自领域做得不错,五年内基本上可以拿到1000万左右的经费,支持他们做前沿的冒险研究。王立铭说道。
实际上一个非常真实的痛点是,安家在一线城市致使的生活压力。我把每个人付了多少首付,拿到多少安家费统计了一下,算出来平均缺口大概在200万元左右。尤其是面临这三五年的房价,是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王立铭继续说道,特别大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跟科学研究是有矛盾的。如果你每天走进实验室,跟学生聊的时候,头脑里还在想这个月房贷怎么还,或者小孩去哪里上小学,这个本质上是无法甩开负担去做前沿的、冒险的研究的。
高校确实不太缺钱,科学院其实也不缺钱,它缺人员的费用。我也举个例子。中国的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建设经费十几亿元,但是没有一分钱人员经费。国家天文台前台长严俊也在发言中提到。
买得起马,配不起鞍,中科院院士崔向群2016年就曾向《人民》诉说:为啥国家花了这么多钱建设大科学装置,却没有配套的人员管理、薪资发放机制?
而就在上周,一则FAST十万年薪难招人的报导刷屏,再次印证了类似的困境在中国的科研体制里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在座谈会上,马化腾对此深有感触,他谈及一次和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潘建伟的谈话,得知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团队有一波青年人材很难留得住,却又不知道该用什么模式合作。一方面国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建设的科研平台,青年人才不能完全脱离开,平台的科研经费很多,但另一方面,对人才的薪酬又没法突破。
4、评奖由科学家们说了算
从2019年开始,每一年将有50位不超过45岁青年科学家取得科学探索奖,每人奖励60万元,连续5年。
这笔费用由获奖人自由支配。10月19日,科学探索奖第一次发起人会议,与会科学家终究形成共识。年轻人可以放心使用,不要再被忽悠捐出去,一位科学家大声地补充道。
经历半年时间的调研、咨询和讨论,这次会议上也明确:科学探索奖嘉奖的领域将主要集中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核心技术,包括数学物理、生命科学、天文和地学、化学新材料、信息电子、能源环保、先进制造、交通建筑技术、前沿交叉技术9大领域。
预会专家都希望科学探索奖做出自己的特色:不奖项目,不奖成就,就是嘉奖人,而且是青年科研工作者,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让有能力有兴趣的人,心无旁骛地投入基础科学和前沿核心技术的研究,帮助中国未来科研发展。
马化腾说,应该更加关注更底层的、更基础性的、可能市场上不感兴趣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核心技术,大家觉得头几年可能根本没法转化成商业价值。这些领域恰恰就是现在被忽视的地方。而且也是一个痛点。唯其如此,这个奖才能真正让青年科学家沉下心来做自由的探索,从而帮助到中国科研,帮助国家创新发展。
科技部前部长徐冠华当场给马化腾点了一个大大的赞。他说,中国企业家过去支持教育,像香港的李嘉诚已成为范例,但是给科技的钱很少,特别是给基础科研,给前沿核心技术的更少,因为这是没有益的。马化腾开了一个好头。科学探索奖将带动全社会关心科学的发展,这对我们国家和民族是很大的贡献。希望更多的企业家能够有远见来支持这样的事业,把钱用来支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大事上来,而不一定非得解决运用。
留给科学家们的问题是:怎样才能选对人,让奖励真正发挥作用?
在中国,这远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我们中国的评奖太复杂,每一年耗费了多少人力和物力,包括申请人、评审人和组织者,如果为了堵住漏洞搞得很繁琐,就又堕入到中国评奖的泥沼里了,很难办。一名科学家坦言。
在第一次座谈会上,王志珍院士就疾呼:应该要坚决反对、坚决摒弃我们当今社会里头评奖、评项目当中需要走后门、弄小团体、弄桌子下面那些很不好的事情。好像不去做那些事情,不低下头来,你就拿不到一样。我们要能够做出一种新的、真正讲求科学的嘉奖来。
候选人从何而来?是通过单位或社会机构提名推荐,还是个人申报?
一名科技界管理者直言,不要高估单位、行政部门或是学会、协会的权威度,由于这种部门倾向愈来愈严重,都想推自己的人上去。如果通过行政部门推荐,则很可能让这个奖变成了一顶新的帽子,而且容易论资排辈,搞平衡,从而失去意义。
一番激烈讨论后,提名的标准并未敲定,但预会人员一致认为,学者个人推荐,不管是院士,还是对青年人更加了解的院系主任、科研院所所长,都应该是他们作为学者身份的个人推荐。
由于,提名的核心就是,谁提名谁负责。这意味着,提名人将用自己的荣誉为候选人背书。
但是也应该允许个人报名。科学探索奖不是甄选院士,是提拔年轻人,而不是到了一定程度再去遴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提出,而且年轻人不一定都认识院士,如果只是提名制,极可能把一些有潜力、知名度不高的人排除在外了。
个人报名可以,重点要看proposal,写一个好的proposal是最高的门槛。美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讲席教授谢晓亮表示,一个proposal里的idea很重要,但是一些年轻人的idea很可能是之前跟着别人做的,这就需要甄别,对评审要求就变得非常高。
另外,大家一致同意,对出现学术道德问题的候选人或者获奖人,都将一票否决。
终究的评审细则将在汇总各方专家意见后,于2019年1月初正式公布。
为保证整个奖项运作,科学探索奖的评审终究突出强调,评审机制、流程和结果,真正由科学家们说了算,汇聚学者的智慧、品格、专业眼光和判断,不唯出身、不唯帽子、不唯派系,才能选出正确的获奖人。
11月9日,作为科学探索奖的发起人,饶毅、杨振宁、毛淑德、何华武、邬贺铨、李培根、陈十一、施一公、高文、程泰宁、谢晓亮、潘建伟,科学探索奖顾问委员会主席徐匡迪,分别寄语青年科学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为国家引领世界作出重要的贡献。
关注ITBear科技资讯公众号(itbear365 ),每天推送你感兴趣的科技内容。
特别提醒:本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实不代表本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和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和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当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及连带。如若本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终了。
动脉硬化吃通心络会好吗
消肿止痛吃什么消肿快
东莞医治白癜风方法
新生儿黄疸高饮食禁忌
滑膜炎如何医治
心动过速会有甚么影响
优卡丹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好吗陕西儿童牛皮癣医院
如何消除颈动脉软斑块
-
阵容顶级,全员戏骨,又一部扫黑大剧要来了,张译出品
张译,男主角的《觉醒之四门》正因如此成了这一时期的后起之秀正因如此。...
2024-12-16
-
应采儿带儿子出游,老大外表帅气招风耳惹眼,小儿子清秀似女孩
在在,应采儿在社交平台上社交了一张自己和两个孩子的截图,配文是:“这...
2024-07-23
-
60岁叶倩文穿深V蕾丝风景秀丽背!头发花白皱纹明显,表情搞怪做鬼脸
昨日,有留言在社交平台上晒显露叶倩文开拍片段的特写,不见60岁的叶倩文...
2024-04-03
-
困住友商?红米Note11T系列进一步被认定,用料全是性能向
按照在此之前的平板电脑市场需求来看,智能化企业号平板电脑市场需求刚刚...
2024-03-05
-
“失联”近半年,董卿丈夫有了新消息!明天起正常履职董事长!去年财富超100亿,如今旗下上市公司即将开
原标题 “失联”近半年后,董卿女儿终于有了取而代之最取而代之消息!明...
2024-01-24
-
他们是大地上的星火——致敬每一位默默奉献的科技领域工作者
天上之上,何为----?有一些赞美的名字,如天上陨落,指引着开端的方向。...
2024-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