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明明能做到却总觉得自己不行自我设节能

回转窑设备2020年11月17日

为什么你明明能做到,却总觉得自己不行?|「自我设障」是如何阻碍你的?

我又不是没有尝过那种挫败感

开始前的恐惧

上个寒假时,一位高中同学突然在上找我,一开口就是:我最近心情很低落,觉得自己特别差。

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收到这样的消息并不让我觉得非常意外。但令我意外的是这条的来源。对方作为极著名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霸,未来的高薪码农,教科书式的人生赢家,我看不出他身上有任何和特别差稍微沾边的迹象。

聊了几句之后我才知道他最近在准备开学后一次规格颇高的比赛,但却已经两个星期都处于自我放纵之中,几乎没有碰任何相关的东西。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状态:

『天天就坐在沙发上看看刷刷剧,不想打开编译器,不想看到电脑。根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这个项目,但还是迟迟不肯开始去做。每天都一边做一些闲事一边焦虑。但是焦虑并没有给我写代码的动力,只是让我越来越害怕这件事情。』

其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并不会因为具有专业知识,就能够随时随地为朋友们提供一次心理咨询服务(原因比较复杂,也许以后可以再写一篇文章介绍心理咨询和朋友聊天之间的区别)。

那天我也只是作为一个朋友听他倾诉自己的烦恼,提供一些不会来不及呀,你这么厉害肯定能做完并且做的很好的情感支持。最后他决定第二天早起并即刻奔赴学校实验室开始动手写代码,这一次的聊天就终结在这里。

讲这件事,并不是为了说明如何帮助处于焦虑中的朋友。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发现,像这位朋友这样的烦恼越来越普遍。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者我们自己也会这样),即便自身拥有能力、相当优秀,却会在任务面前犹豫不前,这种犹豫往往伴随着对于任务的极大恐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那么,这种现象究竟是为何发生,又该如何克服呢?

为了躲避失望结果,宁可什么也不做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自我设障?

自我设障是心理学中一个非常经典的概念。顾名思义,意指一种在即将到来的考验或评价之前,人们故意为自己设置障碍,做出实际上对于自己不利的行为,从而为自己的失败预先找好借口的行为。

『拖延』事实上就是非常典型的一种自我设障,特别是当是任务的难度相对较大,而个体又对自己的失败过于焦虑的时候。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人在重要的考试之前反而彻夜刷微博、玩游戏;在重要任务的DDL日渐逼近时反而迟迟不肯开始去做

这些都是因为他们的内心过于渴望好的结果,反而被可能会失败的恐惧压倒,无法真正开始去做任何事。

我们常常会指责拖延的人、浪费光阴的人(有时是我们自己)缺乏斗志、缺乏目标、缺乏对于成功的渴望。然而,这些人们真的无心上进吗?

实际上,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是那样地关心结果、害怕失败、害怕自己无法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只是,比起真实的失败而言,他们更加恐惧的是源于内心的对自己的失望。因此在挑战面前,他们选择了不努力,并把将失败归因于不努力的应对策略。

为了躲避失望的可能性,他们宁愿选择浪费自己真实的人生,也不愿意直面可能会发生的平庸与不完美。

尽管我很烂,但我不会放弃勇敢。

如何不让自我设障毁掉你的生活?

当你决定开始一项任务并成功完成的时候,你认为你得到的是什么?对于自己5月24日能力的证明,还是在完成这个任务时学习到的东西?

在美剧《community》中,男主角Jeff一直自视甚高,认为自己天赋异禀,受到上天的眷顾,可以轻易地在诸多事情上取得成就(他也的确擅长不少事情)。

然而在陶艺课上,当他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不能超过同学Rich时,他的自尊心便走向了崩溃,开始了漫长的自我设障:假装对陶艺课漫不经心,假装自己手指受伤逃避作业,甚至故意做出陶艺老师明令禁止的行为,险些挂掉了本来要求极低的陶艺课。

在最后,Jeff终于顿悟:自己所持有的我优于常人,在任何领域都应该游刃有余的信念本来就是错误的。

每个人都是平凡的。

平凡的人们各自有一些擅长的事,但是还是会有更多并不擅长的事情。我们必须要去接纳这种不擅长,并在不擅长的情况下也不放弃尝试。

Jeff在陶艺课前后的转变,事实上显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成就定向,也就是两种对于收获的不同定义。

一开始,他采取一种成绩定向的思路,认为做一件事情的意义就是承认自己比对方更优秀,做事就是证明自己能力的过程;而在后来,他转向了掌握定向:做事的收获来自于我们在过程中学习到的一切,得到的提升。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在同样遭遇困难和挫折的情况下,掌握定向的人比成绩定向的人更不容易放弃、更积极、也更倾向于坚持。

因为在成绩定向的视角下,一个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事情的成败反映了一个人固有能力的高低。一旦失败,就会感觉到自己一无是处,以后也难以成功;而在掌握定向的视角下,能力随着做事的过程而成长,即便期末考试只拿了八十分,也是在说明有着八十分的收获。

如果说生活对于成绩定向者来说是一位没完没了的严苛考官的话,掌握定向者面前的则是一位极具耐心的老师。那么他们两者究竟谁更容易被对于失败的恐惧压倒,也就不言自明了。

我们从小就处在一种不断的竞争之中,这是不能回避的事实,但却并不一定就必须是我们对于生活的认识。就像种一朵花,如果种的比别人好,自然是好。但我们播种并不是为了它一定开得比别人的花更娇艳,更芬芳,或更长久。而是为了我们自己需要它的美丽、馥郁与生命。

种出来的花有什么样的香气,我们就可以享用多少的芬芳。如果它超过别人的花,我们能够享用的芬芳是这么多;如果它不能超过别人的花,我们可以享用的芬芳还是这么多。

『你已不久于人世,但还没有使自己朴素单纯,摆脱烦恼,还没有摆脱对被外在事物损害的怀疑,还没有养成和善地对待所有人的性情,还没有做到使你的智慧仅仅用于正直地行动。』

《沉思录》

我最喜欢的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是这样的: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当没有心灵与情感上的束缚与限制,因此能够将全部的能量用于实现自我的潜能』。

其实,就算真的没有心灵与情感的束缚,就算真的将全部的能量用于实现自我的潜能,生活真的就能够许诺我们任何结果或成绩吗?

并不会。但是当你真的全情投入,不将注意分散给失败的可能,就一定比瞻前顾后的时候拥有更多积极的感觉。

我想,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之所以万事蹉跎,其实只不过是因为太过在乎自己能否成功,反而被恐惧所压倒,不能真正开始去做任何事。如果你眼下正处在这种恐惧之中,那么我希望你型材铝知道的是:

并不是只要去做了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但如果不去做这件事情,就永远不可能成功。

一件做了却没能成功的事情,也往往会都有着其内在的意义与收获,让你得到不曾有过的经验,学习不曾明白的事情,提升和彰显自己的价值。

所以第一重要的事是,要去做;而第二重要的事是,要做完。

之所以想到要写这篇文章,其实是因为后来在朋友圈看到那位觉得自己特别差的朋友更新的状态。他在寒假后提交的作品最终在比赛中拿到了特等奖,成为了同学们又一波点赞和膜拜的对象。

我有点想问他在提交作品时是否认为自己最终能够力拔头筹,但其实也许并不需要问。因为在这个故事里,大概我们最需要学到的是,放下,放下忧虑,放下恐惧,回到桌前开始写下一行新的代码。

每个人只要动手去做,并将事情做完,就一定能够有所成就。这个成就大概很难会是最高的、无懈可击的、无法超越的。但只要拥有了,就已经超越了不曾拥有。

早年有一位采访纽约的一位专栏作家,问他成为作家的诀窍是什么。该作家答道:『动手去写』。

动手去写吧。

咽喉肿
梅州妇科医院
先声药业
相关阅读
投资者提问:请问公司有没有在东南亚建厂的决意,从而提高出口的竞争力。谢谢。

资本说道:请问母公司可否在东南亚建厂的打算,从而更高出口的竞争能力。...

2023-09-12
伺候丈夫一辈子,老了才发现两个残酷事实,50岁的我给女人提个醒

布/是从网路 知识产权恳请联系删减 夫妻这一段旅行,是新娘这一生中之前极...

2023-09-09
要求烟草 陕西行动【八】陕北:做控烟榜样,建无烟机关、无烟社区!

绥德: 控屑促销入机关 身体力行不严重危害 为提高人们对国内控屑工作的...

2023-09-06
网上让人流口水的“美食”被子,点心被子算啥,图5看着都扎人

这段时间,龙虾裸身火遍了在在APP平台。在此之前,大家似乎没人想过裸身碰...

2023-09-05
“慈善奶奶”经中山医院救治康复出院,她曾卖房为芦山受灾孩子建小学

作者:板桥大学板桥公立医院 “你们给了我决心,那些不曾完成的心里我可...

2023-09-03
每经14点 | 国家医保局:继续降低乙型肝炎、核酸检测等价格;雄安新区为拟挂牌上市企业提供“一对一管

每经总编:陈鹏程 1丨雄安高新区为拟万科母该公司民营企业提供“PK管家式...

2023-09-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