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改变振动问题的4种解法

回转窑设备2019年09月24日

  电动汽车和动力总成的振动噪音问题有很多方面,如电磁噪音、齿轮啸叫、轴承噪音等等,其中最复杂的当属于传动系统扭转振动问题。由于它不是单个零件或部件问题,而是动力总成匹配问题。因为难以定位,所以难以解决。本周我梳理下扭转振动的学术文章,尝试着回答如下三个问题:

  1、改变振动问题的故障特征是什么?

  2、如何分析定位改变振动问题?

  、经常使用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扭转振动问题的故障特点

  故障1:加速共振

  改变振动问题常见的故障是发生在加速或减速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在某一个速度段,车辆或有明显的抖动、震颤。过了这个速度点就消失了,这就是典型的加速共振问题了。

  加速共振的形成机理可以简单理解成,传动系统的轴系存在若干个固有频率,这些频率是由机电、减速箱、差速箱、半桥等组合决定,基本不随速度变化而变化。而动力总成存在许多激励源,以电机输出扭矩激励为例,它的频率是随速度变化而增加的,当速度达到1定时,总是会出现扭矩鼓励频率和固有频率相同,此时共振就容易被激起,产生出较大的抖动。共振产生时电机的转速和车速都会产生大的波动。而且还伴随较大的噪音,类似的情况也会在减速中产生,但减速时由于输出能量较小,情况会略好。

  故障二:启动抖动

  扭转振动问题还发生在启动瞬间,表现出来的是不平稳,不顺畅,有抑扬感。类似的感觉也会发生在制动瞬间。

  这类问题的本质是动力鼓励发生突变导致的,这是由于相对发动机的动力柔软特性,电机的扭矩是刚性和瞬时性的,它能够瞬时提供大转矩。此时传动系统就接受到了一个大的阶跃激励,在阻尼、刚度等匹配不讲究时,非常容易产生大的振动响应,致使半轴的转矩输出是波动的(如图所示),终究表现为车速的不平顺。在制动时情况相反,原来的转矩突然撤掉了,就好从高原像突然跌倒了平地,也是给了系统一个阶跃激励,车速也容易不平顺。

  故障三:齿轮拍击

  扭转振动的另一类故障表现为在载荷突变时,会发出“啪啪”或者“啪嗒啪嗒”的异响,过一会儿声音会自然消失,这类问题一般是两个原因共同致使的。第一齿轮间隙过大,第二个传动系统的转速发生快速的波动。如此从动轮和被动轮二者的运转是不同步的,二者时快时慢,这导致主动齿轮在从动齿轮内双侧来回接触。等速度平稳后,会从双侧啮合过渡到单侧平稳啮合。

  扭转振动的故障还有许多,比如说有些齿轮啸叫也是扭转振动问题致使的,或者扭转振动恶化了齿轮啸叫。这种情况一般的机理是:电机的转矩脉动较大,导致齿轮轴的速度在微观上是波动的,这种波动会使得齿轮啮合接触强度产生周期性波动,和齿轮啮合刚度鼓励的原理一样,齿轮会发出啸叫声。

  如何定位分析扭转振动问题

  改变振动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动力学的问题,是轴系传动的问题。除经验分析的方法,最有用、最科学的就是动力学分析法。那么首先要解决如何动力学建模的问题。

  在动力学视角下,没有绝对的刚体,也没有零误差的配合。任何机械传动机构都可以用刚度、阻尼、质量、惯量来等价。构建好每一个零件的动力学模型后就可以将其组装成完全的模型,并进行分析。一个完全的动力学建模分析过程如下所示:

  一般分析共振问题,我们要求解模态,分析启动抖动等瞬态问题,还要求出系统传递函数。分析在不同鼓励下系统的表现需要求解力学响应特性。这种求解就和一般控制问题一样了。

  将求解出的系统动力学响应特性,和振动噪音测试数据作对比分析,就可以双向验证问题缘由。采取的方法就是上一篇文章将的仿真测试对标法。

  扭转振动经常使用解决方法

  第一种方法:输入侧改善

  所谓输入侧改良,就是将改善机电的旋转扭矩输出的安稳性。一般电机的转矩脉动、动不平衡、不对中都会影响旋转稳定性,产生各种阶次的激振力,这些激振力会沿着轴系传递,如果和某个零件的固有频率接近,就会产生附加的共振响应。因此改善旋转品质是有效避免问题的方法。

  第二种方法:传递过程阻断

  车辆振动的一次振源一般是机电或减速器,从振源到振体的力波传递有两个途径,途径一是通过轴系传递,途径二是通过定子组件到车架。有人做过分析研究发现途径2是车辆振动的主要传递路径。因此在途径2上设置柔性或者半刚性悬置能够大大下降共振风险,即使共振幅值也会大幅度降低。如下图所示有人通过优化电机三个悬置的位置、刚度,达到了很好的隔振效果,加速度传递率不到2.5%。

  对于传递路径1的轴系传递,也有相应的阻断方法,就是设置轴系减振器。这类减震器一般有两个盘耦合而成,主动盘和主动轴相连,从动盘和被动轴相连。主动盘和被动盘之间设置了弹性和阻尼,振动会被弹簧和阻尼吸收掉,传递不过去,相当于设置了一道防火墙。下图是两种轴系减振器,他们对中高频隔振效果都很明显。。

  第三种方法:系统级优化方案

  扭转振动归根到底是一种动力学问题,动力学问题就不单单和振源有关,还和轴系统的本身的参数相干,比如刚度、阻尼等等。因此有人通过优化动力学参数到达对某些频段振动的抑制效果。

  上图说的是有人通过研究发现可以通过调节轴的刚度、阻尼、转动惯量去优化振动响应。他研究的大致结论以下:

  1、轴的刚度对低频振动影响不大,但对高频有较大影响,轴的刚度变大共振频率会上升,振幅会略有加强;

  2、轴系的阻尼对低频也无影响,在中频阻尼越大振幅越小,高频阻尼越大振幅变大。

  、机电的转动惯量,低频时惯量越大,共振频率减小,振幅变大,中频和高频时,惯量大振幅减弱。

  优化时可以通过上述规律,有针对性的采取参数调整方案。

  还有一种系统级的优化方法,就是阶次分离法。阶次分离就是避免动力总成振动激励阶次接近,加重扭转振动。如下图所示,电机转子鼓励的阶次是8次、而轴承的鼓励阶次是9次和9.76次,3者的阶次非常接近,很容易产生能量叠加,产生大幅度的振动。因此系统级的优化,就是要对动力总成各零件的鼓励阶次进行管理,避免出现阶次堆叠。以此类推也要对各零件的固有频率进行管理,避免出现频率重叠。

  第四种方法:控制侧解决问题

  国外倾向于通过控制来解决扭转振动问题,其优点在上一篇文章中已有过论述。其中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前馈控制法。其作用原理很简单,如果已经发现车速在 0km/h时会发生抖动。那末在这个速度段有针对性的控制转矩输出,让转矩输出主动产生波动,这种波动产生的振动响应恰好和原来的抖动是相互抵消的,如此叠加以后的振动响应反而更安稳了。

  道理虽然简单,在实际设计时却比较讲究,实际上就是设计一个前馈控制环节,经过这个环节,踏板转矩转变成调谐转矩(可以理解为抵消抖动的转矩)。要到达的这个效果,这个环节的传递函数要根据动力总成改变系统的传递函数来反向设计。

  前馈控制法在应用中依然有局限性,因为车速、路况等条件比较复杂,而且动力学模型构建的精度也常常不够,有时不免有刻舟求剑之嫌。因此需要设计一个反馈环,将车速引入进来。加上后馈环节后车速波动变的更加平缓。此时系统给出的转矩指令实际上不是连续的,而是波动的。这就是不稳定的输出控制,反而达到了稳定的效果。

  电动汽车的改变振动是常见的故障,这些故障包括加速共振,启动抖动、齿轮拍击和啸叫等等。我们讨论了引起这些故障的机理,这些问题需要动力学的视角去理解、建模和分析。最后我们给出了四类解决方案,从输入侧、传递环节、系统、控制侧都可以解决问题。为了更好的理解问题,建议浏览上一篇文章,链接以下:

五岁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
小孩经常流鼻血怎么办
一岁宝宝不爱吃饭是什么原因
相关阅读
投资者提问:请问公司有没有在东南亚建厂的决意,从而提高出口的竞争力。谢谢。

资本说道:请问母公司可否在东南亚建厂的打算,从而更高出口的竞争能力。...

2023-09-12
伺候丈夫一辈子,老了才发现两个残酷事实,50岁的我给女人提个醒

布/是从网路 知识产权恳请联系删减 夫妻这一段旅行,是新娘这一生中之前极...

2023-09-09
要求烟草 陕西行动【八】陕北:做控烟榜样,建无烟机关、无烟社区!

绥德: 控屑促销入机关 身体力行不严重危害 为提高人们对国内控屑工作的...

2023-09-06
网上让人流口水的“美食”被子,点心被子算啥,图5看着都扎人

这段时间,龙虾裸身火遍了在在APP平台。在此之前,大家似乎没人想过裸身碰...

2023-09-05
“慈善奶奶”经中山医院救治康复出院,她曾卖房为芦山受灾孩子建小学

作者:板桥大学板桥公立医院 “你们给了我决心,那些不曾完成的心里我可...

2023-09-03
每经14点 | 国家医保局:继续降低乙型肝炎、核酸检测等价格;雄安新区为拟挂牌上市企业提供“一对一管

每经总编:陈鹏程 1丨雄安高新区为拟万科母该公司民营企业提供“PK管家式...

2023-09-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