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机联会长王瑞祥介绍2009年联合会工作
(三)在促进行业科学发展中取得新的进展
一是大力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2009年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国内首条百万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示范工程和世界首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单极成功投入运行,创造了世界电力史上的奇迹。高档数控机床、基础制造设备、大型锻压件、高档装备的自主创新和国产化取得进展,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取得实质性进展。中机联承担的“三峡枢纽电气设备自主创新研发攻关成果、国产化及质量保证总结性研究”完成了设计研究方案和现场调研。三峡左右岸地下电站用开关设备(GIS)关键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在推进核电关键设备国产化工作中,先后组织召开了中美核电标准研讨会、核级仪表与控制系统技术交流会,参与制订多项核电标准规划计划,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泵阀国产化研制项目取得显着成效,国产化率从2006年6%提高到2009年的70%。
为推进我国最高参数等级的西电东输二线关键设备国产化工作,2009年底中机联与中石油集团组织实施了西线二期工程20MW级电驱压缩机站场成套设备及40?、48?西二线主干线全锻焊球阀 0台(套)研制工作,为我国今后西三线乃至西四、五线长输管建设实现自主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推进大型抽水蓄能设备、大型天然气液化工程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工作,积极联系用户单位,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提出相关建议,编制了实施方案。此外,参与三期工程重大设备制造检查组与中国机冶建材工会联合组织开展的三峡三期工程重大设备制造立功竞赛活动,哈电机、东方电机、西变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王吉生等三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对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铸造协会多次组织召开三峡水轮机用不锈钢导叶铸件技术规范研讨等会议,对提升三峡水轮机用铸件国产化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发电设备中心在协助国家能源局组织三大发电集团开发世界最大容量的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组织实施大型空冷火电机组成套设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一重集团自主研制成功世界最大管壳式换热器,打破了该类产品长期由国外垄断的格局;中国二重集团成功自主设计开发出2.5兆瓦风机增速箱,改变了过去国内大功率风机增速箱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哈电集团成功自主设计开发了高效节能产品 50兆瓦超临界煤粉锅炉,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2009年,继续加大了推进机械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力度。行业内各科研单位、各企业普遍增强了自主创新理念,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形成有利创新的环境和机制,取得了丰硕的自主创新成果,为加快行业振兴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截至目前,中机联已批准、验收和授牌的机械工业工程研究中心和试验室达到14 个,涉及农业装备、仪器仪表与自动化、重型与矿山机械、机床工具、电工电器、基础零部件、共性技术、汽车和绿色制造等十一个主要技术领域,初步形成了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框架。负责组织实施的9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项目,到2009年底参加单位288家,取得科技成果 10项,申请专利504项,完成标准88项,有力地促进了机械工业的技术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相继组建成立了“绿色制造技术创新联盟”、“绿色制造传统制造工艺技术联盟”、“机床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基础件、印刷机械、电机系统节能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正在积极筹建中。同时,企业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国机集团坚持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聚集科技创新要素,推进科技资源有效整合,建设创新型企业集团,2009年发展迈上新台阶,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各项经济指标保持了持续增长态势。徐工集团抓住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的发展机遇,瞄准“两个市场”,加快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009年新增销售收入百亿元。
由中机联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立的“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九年来已形成较大影响并做成品牌,申报数量逐年大幅增加。2009年共受理申报项目6 0余项,是设奖以来申报项目最多的一年。共有 4个项目受到表彰,其中“1000KV交流输变电关键技术研究、设备研制及工程应用”等4项获特等奖、“QJRN-112泥水平衡盾构机”等2 项获一等奖。2009年由中机联推荐的8个项目荣获国家科技奖,其中由西电公司、特变电工等20多家单位参与的“超高压直流输电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深海极端环境探测与采样装备技术”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巨型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关键技术突破及工程应用”等六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近10年来获国家奖最多的一年。一大批科技成果的宣传表彰和推广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和产品的优化升级,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是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机联及各协会、学会以推进贯彻落实“两个规划”为契机,坚持不懈地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全行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区域结构都取得阶段性成果,产业集中度相对提高,自主品牌不断增加,绿色制造比重逐步加大,产业集聚步伐加快,结构调整的势头越来越好。围绕机械工业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现代制造服务业及国家重点专项,适时开展标准研究制定工作,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标准支撑。针对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中的重点、热点问题,提出涉及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完善市场机制、并购重组等上百条意见和建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素材和依据。继续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快产业集聚,提高产业集中度,2009年命名了“中国水表之都”等7个区域性产业集群。继续大力推进了“两化”融合,以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行业信息化监测分析、行业信息化基础共性标准为主要内容,摸清机械行业信息化基本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信息化推进的重点,为深入推进机械工业“两化”融合提出了措施建议。电工协会、电工学会积极引导行业调结构、转方式,大力倡导清洁高效发电、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的自主创新和发展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汽车协会、汽车学会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使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占比达到44. %,其中自主品牌轿车销量位居市场占有率第一位。1.6升以下小排量乘用车比上年增长71%,占乘用车销量的70%。各地机械行业协会将推进结构调整作为重点任务,在政府部门指导下开展服务工作。浙江省机械联合会先后针对发展民营企业及成套设备等问题形成了报告意见,引导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行业各企业越来越重视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陕鼓集团以为客户提供系统集成和系统服务“交钥匙”工程为手段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柳工集团、中联重科根据产品市场特点,开展设备租赁服务拓展市场取得积极效果。
四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2009年,中机联组织热处理、锻压、铸造、内燃机等专业协会,提出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储备项目78项,启动和开展了“热处理行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组织征集行业重点节能技术,编制了《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会同环保协会积极参与发改委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的修订工作。会同节能中心征集筛选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和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参与发改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修订,提出了重点节能产业发展领域、节能装备共性基础工艺、技术、装备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开展机械工业“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前期研究工作,提出了基本思路和规划框架。热处理协会配合政府部门编制清洁生产技术导向、重点节能技术推广、低能效落后机电设备淘汰产品,组织专家对行业清洁生产新技术和装备进行鉴定,推荐新技术新装备,指导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四)在协助政府开展行业管理工作中有了新的起色
一是在行业发展规划中争取话语权。中机联及各协会、学会积极参与行业发展规划制定、承担研究课题、提供研究报告。为做好“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完成了发改委委托的《机械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生产方式研究》专项课题,参与了工信部“新形势、新需求、新任务”的专项研究,开展了装备制造业特种原材料“十二五”需求规划及前期研究。
按照发改委、工信部开展“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精神和总体要求,启动了机械工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召开了20多个专业协会和有关部门参加的启动会,提出了机械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科技、质量、标准等6个专项规划,以及编制电工、重机、汽车、农机等21个专业规划的总体要求。先后完成了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战略研究先进能源领域电组报告、国家能源局年火电、电、水电、核电、风电行业能源科技发展指南的编写。在“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规划中体现了行业意志。各地机械行业协会在本省市行业规划的编制中,都发挥了主导作用。
二是积极为行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一年来,中机联牵头组织向政府部门多次提出稳定汇率、提高出口退税、扩大贷款规模等政策建议。完成了2009年机械产品税则、税目、税率调整修订工作,向财政部等部门报送了提高机械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报告和2010年机械产品关税调整的建议,配合有关部门开展WTO和自由贸易区建设谈判工作,提出了《亚太贸易协定》项下产品原产地规则方案及修改方案的意见,对中国-瑞士、中国-挪威等双边自由贸易区关税减让提出了建议,配合修订了《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并根据该目录为企业开展进口设备技术鉴定和咨询服务。协助完成了调整大型环保机械、大型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进口税收政策的建议。中机联“三农办”与农机协会等相关单位开展了《农业装备产业发展政策》课题研究,首次提出加快农机工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建议。中机联与机械院、汽车协会等单位分别受工信部的委托,完成了《“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和《“十二五”汽车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的前期研究工作。
三是不断提高行业基础工作质量水平。行业科技工作由于在体系建设和业务开拓中取得突出成绩,已成为科技部加强行业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统计、信息咨询和组织联络工作按照“及时、准确、全面”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管理,健全了渠道,完善了制度;注重信息资料的深加工,不断开发和完善统计信息产品,充分发挥机经和行业报刊、简报的作用,及时通报情况,传播经验,加强引导,为会员和行业提供咨询服务;进一步理顺了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加强了与省市和企业的联系,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行业质量工作重点围绕“十一五”机械工业质量发展规划,逐步建立健全机械工业质检、计量、品牌战略推进和人才培训四大工作体系,建立行业共性检测技术和关键技术项目平台及专家库。开展了有关的课题研究和工作研讨,受中国工程院委托,进行了《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品质量途径研究》,提出了11项产品质量提升的措施和建议;受国家质检总局委托,进行了《机械产品质量状况分析研究》等。加强了生产许可证审查管理,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资格审查,理化检验人员鉴定与资格培训等政府委托的管理工作。研究制定了推进机械工业“品牌战略”的工作方案和机械工业名牌产品评选办法,大力推进行业品牌建设。质量协会充分发挥QC小组在保证产品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坚持数年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取得成效。
行业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标准化管理体制,推进面向国际的机械工业领域标准体系,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在2009年安排的标准制修订计划中,以企业为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的占到60%以上。全年完成标准965项,其中国家标准492项,行业标准47 项。行业培训工作2009年“65 工程”完成14万人次的培训任务;与机冶建材工会等单位联合开展了职工技能大赛、一线工人科技奖评审、职工技术创新等活动;启动了“两个规划”的职工立功竞赛活动。年初中机联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开展的行业劳模评选表彰,极大地鼓舞了行业职工。教育中心充分利用行业教育资源,从职业教育和课程体系入手,为行业人才培养发挥作用。锻压协会针对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创造性地面向市场开展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管理工作在企管协会的积极推动下,将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和信用体系建设纳入“企业管理进步示范工程”,使企业管理更加完善。目前,中机联与国务院十多个部委建立和保持了正常联系渠道,完善了沟通互动机制,并建立起通过工信部向国务院反映情况的信息渠道,成为了政府加强行业管理的有力支撑。
(来源:中国金属加工)
积食消化不良吃什么好宝宝积食消化不良吃什么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鲁南的怎么样
- 上一页:浙大中控在冶金行业捷报频传
- 下一页:山西工业恢复元气
-
投资者提问:请问公司有没有在东南亚建厂的决意,从而提高出口的竞争力。谢谢。
资本说道:请问母公司可否在东南亚建厂的打算,从而更高出口的竞争能力。...
2023-09-12
-
伺候丈夫一辈子,老了才发现两个残酷事实,50岁的我给女人提个醒
布/是从网路 知识产权恳请联系删减 夫妻这一段旅行,是新娘这一生中之前极...
2023-09-09
-
要求烟草 陕西行动【八】陕北:做控烟榜样,建无烟机关、无烟社区!
绥德: 控屑促销入机关 身体力行不严重危害 为提高人们对国内控屑工作的...
2023-09-06
-
网上让人流口水的“美食”被子,点心被子算啥,图5看着都扎人
这段时间,龙虾裸身火遍了在在APP平台。在此之前,大家似乎没人想过裸身碰...
2023-09-05
-
“慈善奶奶”经中山医院救治康复出院,她曾卖房为芦山受灾孩子建小学
作者:板桥大学板桥公立医院 “你们给了我决心,那些不曾完成的心里我可...
2023-09-03
-
每经14点 | 国家医保局:继续降低乙型肝炎、核酸检测等价格;雄安新区为拟挂牌上市企业提供“一对一管
每经总编:陈鹏程 1丨雄安高新区为拟万科母该公司民营企业提供“PK管家式...
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