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收购电气设备制造龙头进入最后审批
财经国家周刊201000 期封面 这是一起攸关电力改革前景的收购。
2010年初,国家电公司对电气设备制造领域“龙头”——平高集团和许继集团的收购,进入最后的审批阶段。
一旦获得批准,意味着国家电公司对上游辅业资产的收购就可能“不可阻挡”。
反对这起收购的声音不算微弱。
从2002年下发的“五号文件”算起,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已步入第八个年头。在原有的考量中,“厂分开”之后,“主辅分离”、“主多分离”、“输配分开”等电力体制改革应渐次推进,最终形成一个规范、公正和高效竞争的市场化电力体系。
回顾8年来之所得,除迈出“厂分开”的第一步外,后续的电力体制改革步伐未获更多的进展。
作为电力改革最为关键的第二步——“主辅分离”,初衷是厘清电运营真实成本,为电价市场化改革铺路。8年来,电辅业资产未能剥离,电企业溯流而上,对业内视为辅业的资产进行整编与收购。许继、平高则是这场收购战役的“经典战役”。
“国公司发展输变电辅业不违背电力体制改革方向。”国家电公司办公厅一位相关负责人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国公司进军输变电行业是为了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在电企业的强势和各方的争议声中,一个集标准制定、设备制造、招标和采购多重角色为一身的电企业“超级巨无霸”,可能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1月18日,国家电公司(下称国家电)2010年工作会议在北京结束。会议透露的信息显示,2009年,国家电对电建设的投资总额达到 058亿元,首次突破 000亿元大关。
为外界所不知的是,近年来,国家电在电建设投资之余,已溯流而上,对上游产业进行整编与收购。直至2009年7月宣布收购平高集团和许继集团时,国家电的触角已延伸至行业的龙头企业,其整编和收购的资产亦蔚为规模。
“业内对收购仍存在不同意见。”国家电监会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按照电力改革的‘五号文件’的精神,垄断的电企业应当退出竞争性的领域。国逆流收购,会造成新的主辅不分。”
“五号文件”指的是2002年4月国务院下发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这一方案确定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十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虽已在业内掀起争议,国家电还是迈开强势扩张步伐,将集标准制定、设备制造、招标和采购多重角色为一身。
两起收购争议
2009年7月17日,平高电气(600 )和许继电气()同时发布第一大股东股权转让公告。
平高电气的公告说,平顶山国资委将平高集团100%股权无偿划转给国国际技术装备有限公司(下称国装备公司)。国装备公司是国家电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平高集团则是国内高压开关领域的排头兵。
许继电气的公告内容是,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下称中国电科院)将先通过增资,获持许继集团的60%股权,随后再受让平安信托所持其余许继集团40%股权。中国电科院是直属于国家电的科研机构。与平高集团类似,许继集团是国内电力装备行业的龙头企业。
平高电气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2009年1月中旬,河南省电力公司受国家电公司委派,曾前往平高电气进行调研,获取了部分材料。
收购传言日盛,但对平高集团和许继集团来说,一直都只是“上面的领导”在谈。
据接近平高电气高层的人士透露,直到2009年7月17日发布公告前一周,河南省政府和平顶山市的相关领导到平高集团开工作会,才正式商榷相关事宜。公告发布后,平顶山市国资委与国装备公司签订了三份协议,平高电气的高管只见到其中一份。
《财经国家周刊》获悉,对于此次收购,平高电气方面对结果表示满意,因为国家电一直是平高电气最大的用户,每年的采购量占到公司全部订单的60%以上。
国收购了许继和平高,意味着在输变电设备行业有了血脉相连的“家族成员”。行业内的其他企业,此时均感到了巨大的危机。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下称中机联)率先向国资委递交报告,明确表示反对这两次收购。理由有三条:一是有损公平竞争;二是与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方向相违背;最后,国家电依靠垄断地位兼并,打乱了几十年建立起来的装备制造行业体系。此外,中机联还通过多种渠道,向更高层面反映意见。
2009年9月,国资委批准了这两起收购。据知情人士透露,国资委批准的理由也有三点:第一,有利于促进行业发展;第二,有利于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第三,有利于做大做强。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在中机联和国家发改委提出不同意见后,国务院开始重视此事。国务院办公厅随后下发一份通知给发改委、工信部、能源局,要求三大部门形成意见。三大部门均明确表示反对,收购一事由此被搁置下来。
截至发稿,平高电气、许继电气两家上市公司均表示,对收购进展不清楚,如果获批,会通过交易所发布公告。
“ 这两起收购能否获批,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是否符合电力改革的精神。”国资委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透露,目前几部委正在探讨主辅分离改革方案,“如果收购违背改革精神,那显然是不合适的。”
自公布股权划转的消息后,平高电气在国家电公司的中标份额大幅下滑,2009年全年业绩预计同比下降50%左右。
平高电气内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公司高层十分关注此事进展,他们判断,国家电为了平息舆论,有意避嫌而减少了平高电气的中标量。
挡不住的扩张
除了许继和平高,国家电还在收编地方层面的各类电工电气设备制造企业。收购平台主要通过中国电科院和地处南京的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下称国电科院)。
中国电科院站资料显示,除了20家研究所外,中国电科院还拥有17家科技公司。这17家公司的业务均与电力电系统密切相关,其中12家由中国电科院出资成立,其他5家公司乃中国电科院在最近两年收编而来。
根据公告,在中国电科院对许继集团的收购方案中,正是以中国电科院从重庆市电力公司无偿划转而来的渝能泰山和重庆顺泰铁塔两家公司资产入股,换取了许继集团60%股权。
另据江苏省省委机关报《新华》报道称,国电科院也在江苏省内低调地完成了多起收购,目前旗下共有11家产业公司。2009年,国电科院旗下的南瑞集团分别收购了从事电线电缆制造的江苏银龙电力电缆公司、江苏淮胜电缆有限公司,以及从事断路器、非晶合金变压器等电力设备制造的江苏帕威尔电气有限公司。
据《新华》报道,2009年前5个月,上述三家公司就给南瑞集团带来了超过8.8亿元的营业收入。2009年6月份,南瑞集团又收购了安徽继远电技术有限公司和继远软件有限公司。
2009年,国电科院院长肖世杰和副院长奚国富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即到2012年要实现 00亿元的收入规模。而中国电科院站也曾显示,到2012年要实现收入500亿元。
有行业研究员表示,无论中国电科院,还是国电科院,到2012年要实现共800亿元的收入目标,依靠现有的产业难以实现,需要继续兼并收购其他企业。
而安信证券出具的报告显示,按2012年国家电公司和南方电公司投资4000亿元的水平计算,设备投资大约1200亿元。如中国电科院和国电科院的规划实现,合计800亿元收入将占到60%的设备供货量,形成绝对的垄断。
“国系”出击
除了两家电科院,国家电体系内的其它经营机构也在开展对辅业的收购。
江苏省电力公司下属徐州供电局管理的徐州电力勘察设计院,在2008年已被划转给了国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下称国经研院)。一位电力设计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徐州电力勘察设计院是国家电范围内市级公司仅有的具有电力工程设计甲级资质的两家设计院之一。国经研院此番动作,是为了拿到甲级资质。
2008年四季度,华北电有限公司收购了天津大港广安津能发电有限公司4#机( 万千瓦)51%的股权。此后,国家电公司又将这部分股权无偿划转给了国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4月29日的国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是国家电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拥有8家火电厂。
2009年9月27日,福建省电力公司将所持福建亿力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无偿划转给国信通有限公司。国信通有限公司也是国家电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旗下参股控股10家公司。
角色冲突
在对上游企业一系列的“收编”中,国家电扮演了多个角色。其中既有设备技术标准的制定者,设备样品的检测者,还有设备的制造者。最关键的是,国家电还是唯一的招标方和采购方。业内人士认为,这些角色集国家电于一身,不无冲突之处。
在首批智能电表招标中,中国电科院是样表检测的指定机构,同时也是前期技术标准制定的主要参与者。与此同时,有不少国家电公司系统内的企业也参与了投标,其中有一些企业没有运行业绩,即从未生产过电能表。
中机联向《财经国家周刊》谈到,国家电不仅掌握了技术标准的制定和选取,而且在工程招标中也有可能调整技术分和价格分的比重。“时而技术评分的比重很低,时而价格评分比重很低,没有统一标准。”中机联认为,由于制定标准和招标都没有独立第三方的参与,招标结果易受到操纵。
国家电办公厅一位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指出,技术评分和价格评分的比重不确定,是由招标方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决定。但这里面存在一个地域性的问题,比如在江浙上海等华东一带,省公司比较富裕,对技术更看重,不一定要求低价;但在西部地区,不那么富裕,更看重价格便宜。
在完成对上游设备商的收购后,作为招标方和采购方的国家电,同时也是投标方,其采购环节中的客观性也受到外界的一些质疑。
以收购平高集团为例,按照收购方案,平高集团划转给国装备公司,而负责国家电公司所有集中招标的中国电力技术进出口公司(下称中电技)是国装备公司的子公司。这意味着平高集团将和中电技成为关联公司,母公司同为国装备公司,实际控制人和法人都是国家电公司。
由于平高集团每年超过60%的产品均销给国家电公司,主要的方式是通过参与中电技组织的集中招标获得订单。一旦平高集团和中电技成为关联公司,两家公司同时分饰招标人和投标人的角色,这与招投标法的原则不符。
即使因不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平高集团不再参与公开招标,也可以进入国家电公司的内部采购体系,直接从内部拿走原本应该公开招标的订单。
《财经国家周刊》就这一问题采访平高电气内部人士和一些业内人士时,他们均表示平高集团退出招标体系的可能性不大,应该会有变通之法。
中机联重大装备办公室副主任呼淑清向《财经国家周刊》表示,中机联曾就中国电科院参与竞标提出反对,认为中国电科院和中电技都是国家电公司的子公司,违反了招标法。而国家电律师给出的答复是:中国电科院和中电技的最终控制人虽然是同一个法人,但两家公司都是独立的法人,符合招标法的规定。
《财经国家周刊》查看国家电最近一年集中招标的结果显示,中国电科院、国电科院的下属企业及国装备公司去年收编的常州东芝都有参与投标,并分别获得若干订单。
此外,在发展特高压和智能电上,中国电科院和国电科院也扮演着科研、技术标准制定和发展自身产业的双重角色。
公开资料显示,在去年年底发布的15项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国家标准中,中国电科院负责及参与起草的标准达到12项,均为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标准。
改革未了局
2010年初,新一轮的主辅分离改革正在酝酿。
根据“五号文件”的安排,在实施“厂分开”之后,下一步将紧接着进行建立区域电力市场、进行竞价上的试点和完成电公司主辅分离的改革。
2009年5月19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的《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指出了“加快推进电企业主辅分离和农电体制改革”。
国家发改委一位人士表示,由于主辅不分离,辅业规模庞大,很可能存在将电主营业务利润转移到辅业的问题。只有继续推行主辅分离,才能将电的真实成本和利润核算清楚。
按照曾经酝酿的主辅分离方案,国家电应该将原有的非电资产全部剥离,包括设备制造、电力勘察设计和电力建设公司等。国家电下属的两家电科院、国信通、国经研院等从地方电力公司上划而来的非电资产,也应该独立出去。
此外,按照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规定,电企业可以拥有必要的电力科研机构。但业内人士认为,国家电下属的两家电科院性质,已经很难单纯地定义为“科研机构”,其旗下产业公司的主营业务都与电力电密切相关,大多数企业与国家电公司存在关联交易。
目前这些关联交易的定价并没有可供参考的市场价格,一些行业专家认为这些三产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难以核算,并担忧如果这部分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不仅会给电成本核算造成困难,也会给主辅分离的推行带来挑战。
一位电监会官员向表示:“当初推行主辅分离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楚电运营的真实成本,如果电公司只做输电一种业务,没有别的交易,收入只是过费,非常容易核算。现在主辅不分,输配不分,业务太复杂,成本很难核算。”
呼淑清认为,电科院不应该经营产业,反而应该将电科院的产业资产都从国家电单独划拨出来。“国家电的科研力量应该集中在如何提高电效率等电运营上,而不是在输变电设备上,更不应该进行产业扩大化。”
“主辅分离的改革方案仍在讨论中。”一位接近改革方案制定的部委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最大的问题在于,电公司还是希望将一脉相承的辅业资产保留下来。”
上述国家电人士也指出,国公司是以市场化来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为创造利润,发展辅业也是为了创造利润,主业越亏损越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主辅分离”八年争议
至今为止,电公司还是希望将送变电等核心辅业资产留下来;这些关键的资产能否剥离成为主辅分离改革最大的难题
文/《财经国家周刊》 戴芊
010年初,关于在电力行业实施主辅分离的改革方案再次摆上主管部门负责人的案头。
此时,距决策层对央企主辅分离的原定期限——2008年12月 1日——已一年有余。而在电力行业内部,关于新改革方案的讨论依然“没有达成一致”。
“方案出台的时间表还没有最后确定。”国务院国资委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主辅分离的方案已经做了多年,现在还停留在做方案的阶段。”
八年前的第一步
2002年2月10日,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确定“厂分开”、“主辅分离”、“主多分离”、“输配分开”的改革方向。
200 年初, 电力改革迈出实质性第一步:原国电公司拆分成国家电公司、南方电公司和中电投、华能、大唐、华电、国电等五大发电集团。通过拆分,电力行业在“发电侧”形成了竞争态势。
按照方案设计,下一步改革将实行“主辅分离”和“输配分开”。主管部门进一步拆分两大电公司,从资产、财务、管理和人事上将电的终端输送、配电、售电环节从电的主干中分开。这一步改革的实质意义是,进一步削弱电企业的垄断格局,从而在“售电侧”形成竞争。
多次搁浅
2004年12月17日,在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的第七次会议上,国家发改委、电监会等相关部门会同参与电力改革的专家和机构,共同讨论了《电力主辅分离改革实施意见》。
随后,发改委将第一份成形的“主辅分离”改革方案上报决策层。“主辅分离”改革的曙光似乎就在前方。
但在出台前夕,“电荒”开始在中国蔓延,在“保大局”的背景之下,“主辅分离”方案最终“流产”。
2007年,国资委牵头进行了新一次的“主辅分离”方案制订。当年年底,方案在各大部委之间达成一致。
新方案由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上报国务院,在获得国务院批准后计划组织实施。不料,2008年年初的一场雪灾,让方案再生变故。
来自电公司的意见认为,“从这次抗冰保电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设备企业对于电的建设和维护非常重要。考虑到电力应急和安全,设备企业不应作为辅业剥离,而是应当留在主业之内,否则无法高效率地组织抢修队伍,会影响到正常的电力建设和维护。”
中电联一位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雪灾过后,国家电公司随即向国务院递交了一份措辞强烈的报告说,“送变电企业和设计院都不应作为辅业分离出去。”决策层对此文件的批复是,要“进一步论证”。
辅业范围之争
“‘主辅分离’这个关键问题上,我们纠葛了八年之久。”国家电监会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至今为止,电公司还是希望将送变电等核心辅业资产留下来。电力设备等最关键的资产能否剥离成为最大的难题。”
在国资委、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历次制订的主辅分离方案中,送变电和设计院都是涵盖在即将剥离的辅业范围之内。
电力设计和送变电企业占电辅业相当大部分,这些企业普遍面临员工数量庞大、资产质量不好等历史问题。电企业的人士担心,该部分资产剥离后难以适应市场的竞争。
国家电曾就此问题上书国务院,要将辅业单位区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直接服务于主业的,比如送变电企业和电的设计,要留在主业之内;另一类是技术性和专业性相对较弱,易于在一般市场中获得相应服务的,比如电力修造企业,可以进行剥离。
“国公司在发展特高压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先进技术,另外国内装备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外还有差距,国公司利用掌握的技术发展产业,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国家电公司一位人士再三向表示,国公司发展输变电辅业不违背电力体制改革方向,“发展辅业也是为了创造利润。”
2010年初,主辅分离的方案再度被主管部门提上讨论的议程。
“辅业的范围界定还是最大的问题。如果这些关键的资产不剥离出来,主辅分离的改革将难以真正推进。”国家电监会一位官员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肠胃敏感如何养生
便秘多喝水没有缓解怎么办?
便秘使用微商推荐用药拉出黑便有没有问题
生物谷灯盏花滴丸服用时间
灯盏花龙头企业发展历程
小孩眼睛红有眼屎
糖尿病胃轻瘫腹胀吃啥好薏芽健脾凝胶
小孩营养不良吃什么好
- 上一页:安徽省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解读
- 下一页:山东沂源县特种设备有了电子眼
-
2022英文版熊猫纪念币100克精制金币现在市场价是多少(2022年07月06日)
金投网提供2022版宝贝新币100克提炼银元如今市场价是多少(2022年07同年06日)...
2023-09-12
-
退圈童星曝光剧组潜规则!“剧组女友”只是其中之一
最近有个著名演员爆出了主创人员的一些反腐,有些“反腐”让人意料之外!...
2023-09-05
-
第六届世界智能年会首场论坛活动举办
央广网5月22日消息(记者周思杨)5月21日,第六届在世界上智能会上首场研讨...
2023-09-01
-
Mysteel日报:国内中厚板价格趋弱调整 成交不佳
一、商品总结从所需取向来看,由于中框价格比飙升小幅度相对于较小,当当...
2023-08-31
-
芬兰将成为第三个被俄罗斯断供液化的欧洲国家
在拒绝以第纳尔付款后,瑞典紧接著已是第三个被东欧断供油井的拉丁美洲国...
2023-08-30
-
上海将设置固定、流动、齐备三类核酸采样点
今天(19日)上午出席的上海市疫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临时工新闻网发表会上,...
2023-08-29